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退休一老人 8 n3 | v4 ~6 @. I) i
/ U# y3 @ V/ p, h/ ]- g6 ?关先生又将离加返回国内住一段时间,按惯例近日来家话别。谈笑间说起一小事:今年初开学之际他从北京乘机回多伦多,邻座一男生第一次远离家门和国门来多大读书,临下飞机时要关先生帮助记下他所乘出租车的牌号,以备不时之需。关先生说不必了,我女儿来接我,你也不认识地方,我们送你到学校公寓吧,男青年喜出望外。关先生住在16街,其女儿也不认识多大公寓,一路走一路问走法,就这样一家三口送男生从7点多出机场,待送到了多大的公寓后回到家已11点多了。在临离开公寓时,关先生又把自已家庭地址和电话写了个条给男生。(在刚下飞机和到了公寓后,关先生都主动要他用关先生的手机向国内妈妈报了平安。)时间已过去几个月了,该男生至今杳无音信,关先生说应该和希望是别来无恙吧。
W/ U, E. m' S- V; {( e; ]- Q0 v8 N, w9 S$ N
( d7 r, y- {4 a1 O" f! G3 _) W" K$ y4 B( I
由此我想起了亲身经历的一些事。2 Q) v+ Q- t, W5 q) ?
: } n# C: J. w o6 y- B' ~! N. @; N其一、侄孙子清华硕士毕业后到滑铁卢大学再深造华大特长计算机专业,有次长周末来家约其在多伦多工作的北京同一中学女同学、北大物理系硕士小陶,待小陶开车来我家后再去找另一个也在多市的中学男同学聚会。这真是我都为他们高兴的事----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竟然能有三个中学同学相逢!那天正好下着淅沥沥的雨,小陶来家车就停在马路边。出于关心和礼貌,我和侄孙子也没打伞赶快跑去接应。侄孙子说,我二爷爷想请你到家里坐坐,我也说谢谢你来接他。谁知小陶只点了一下头说不用了,就不喜不搵的又手扶驾驶盘去了,而且再也没了反应。" t$ z1 k; q1 n+ I+ W. G
1 q, ?1 e, X$ m其二、妻弟家房子有多,妻妹夫的侄子小牛来多大读书住其家。妻弟一家念其一人在外又有亲戚关系,来后每逢周末、节假日必邀其共进午、晚餐,小牛倒也实在,有邀必到,但每到则在餐桌旁一坐,从来没有表示过帮厨,更不必说实际行动了,平日表现也有如住旅馆进餐厅。后其功课忙住学校公寓了,妻弟一家这一关怀举措才告磬。1 c) u! g x! x* m( ]
# h1 Q6 S" L9 W# b0 r+ ~. j其三、儿媳妹妹一家三口刚移民落地至此时,暂住我家理所当然,我们一家也十分欢迎。儿媳妹夫乃北大光华学院高材生、清华机械系硕士生、妹妹为上外法语系毕业。自远方来客到我家后,老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主厨而我是下手:早、晚餐共8个人的饭,(客人3位、主人5个),晚饭还需多加4个人第二天带的午饭(儿媳妹及妹夫、儿子儿媳)。每日除去儿子儿媳帮厨之外,其余两位大人吃饭前后绝不伸手,衍然到了餐厅。(好在倒还不挑剔饭菜口味,话说回来,老伴的川菜手艺早已享誉亲朋好友之间。)其室内清洁自然也是我和老伴多有效力。时光不到一年,他们租到了心仪的房子搬走了。我和老伴稍得以“解放”。
' M! [# `1 c2 j. k. O
) R$ }0 P' t1 E2 @其四、小孙女班上来一新同学,其外婆是位擅于与人沟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彼此熟悉后常话家常,有一天她很伤感的对我说,在国内与女儿家没一起住过,现在来女儿家已两年了,但女婿从来没称呼过她一次,让她内心十分难受,为此有时一个人在公园的椅子上暗自流泪。
9 A; s2 J, w1 f0 B# O
* s7 A. [8 b3 z0 s* J# T例子从近到远、又从远到近,不禁让我才又想起了黄先生的话,实际上2007年7月我就在多伦多“明报”上看到过这一报道,当时认为此人颇有出口不逊之感,不料后来在多伦多,陆陆续续的身边事实被其言中:“接受了教育不一定有教养。”而且上述几例的这些学校都可谓中外闻名。我认为尽管这些是个别和少数,但应引起来加青年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对子女的培养、教育。- S, r" B) y' b
0 x+ m8 h0 v; ^% y% S我的感悟是,在教养的培养上要注意两个误区。
, j: Y% g4 y% u- A5 k. T6 T/ m1 x: p4 A3 y- O9 [
一是有礼貌、懂礼仪就是有教养,这不对。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有礼貌的人,反之则不尽然。礼貌是教养的基础和修炼过程。有教养的人在心灵上的纯洁与高尚表现出来的礼貌是出自内心的,反之那些言不由衷、行非本意的礼貌只能是虚伪。: |( w0 ]3 v3 p
4 i* G- x) W& e- N9 I
二是有教养的人必须经过受教育--这不能一概而论。受过教育对于教养的培养与修炼固然是好也有必要,但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的中国也不能说没受过教育或受教育不多的人就没教养。众所周知,偏远地区的山村凡夫受教育的人并不多,但恪守村规民约、尊老爱幼、豁达待人、勤俭持家等等有教养的表现之人比比皆是就是实例。
" \6 M1 h7 C& e) h1 {6 |) Q* o4 ~% t
在本文行将结束时,我以几十年前在川西北的一个山村里见到一位老者所讲的一副对联作为结束语吧,因为我觉得达到这样的境界该是一个朴实而又有教养的人了。
# L% B, F C! n i8 S7 \+ \! E; ^% [3 r# \
上联是:在高处立 着平处做 向阔处行
V _- }# @ `& A, S下联是:怀上等心 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 - S& M3 E7 \7 r! F
横批是:为人一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