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80|回复: 3

经典:音乐之声...如果你有兴趣就看看!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3-2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这部音乐剧开演九个月,词作者 Oscar Hammerstein II 就去世了,所以这一部音乐剧,也成为这两位音乐剧界的最佳排档的最后一次合作。原本这部戏想采用冯·特拉普家庭合唱团曾经唱过的歌,然后由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加上一首歌曲,但是,这对老搭档拒绝这样工作,于是,他们最后自己写了所有在《音乐之声》里出现的歌曲。 - Y, _* c- T5 v: u. k8 g2 N: C
# `- U6 x3 A, V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萨尔兹堡,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任纳尔(Maria Rainer)到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冯·特拉普上校虽然冷漠严厉,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玛丽亚的纯洁善良,两人终于结婚,可惜刚刚渡完蜜月,他们的安静生活因被纳粹占领奥地利而破碎了。
+ \+ [8 T% D/ h! ?& e3 o( e" b0 a1 O# G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五十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但是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 . R" a0 H# B& x1 _

; |* j1 [) R- Y1 W9 P' B这部电影也早在八十年代就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的电视台播放,因此对剧情和人物如数家珍的观众我相信不少。所以在这里,我尽量多放一些与背景有关的资料。人名也遵循常规翻译,以下是与英文名字的对照:
3 W! d( Z  J5 W  g/ p  Captain von Trapp 冯·特拉普   t- Q: o6 @! Y9 p1 c* W
The Baroness 男爵夫人 " }  A. a# t9 d; b# u
Max 麦克斯 : V& l$ F# f4 R& {# V2 Y
Mother Abbess 阿比斯修女院长
0 I: z2 h1 \( `1 MLiesl 丽莎 + z# o/ E9 N% f+ G: S! N
Friedrich 弗来德里克 & F' y) q+ }: U0 u3 a3 I% b( q: ~
Louisa 露意莎
3 k9 i) h- a2 k3 d8 @Brigitta 芭姬塔
! @. Y) x/ C4 `9 l) L" zKurt 克尔特 " g9 v# @0 D+ h1 N4 \' j* m
Marta 玛尔塔 $ U  D# v' Y0 E3 l6 p: R
Gretl 葛丽特 7 a* |9 v' a5 m9 m* G* p2 v) c
  
, U- e6 p; v1 Y0 ?冯·特拉普家族的故事由1910年,年轻优秀的皇家海军上校格瑞格·冯·特拉普(Georg von Trapp)与 Agathe Whitehead 在一场舞会上一见钟情开始。在当时,冯·特拉普上校作为海军指挥官的声望,可以和二战时期的艾森豪维尔相比。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 Whitehead 家也是十分富有的贵族,事实上,Agathe 的祖父就是水雷(torpedo)的发明者。他们结婚之后继承了 Whitehead 家的财产,即使以利息过活也绰绰有余。 - H( T" b; A! q
  ?# m0 F) K3 o7 t8 p
可惜的是,他们婚后的愉快生活被一战后奥匈帝国的毁灭打断了。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开之后,奥地利不再拥有海岸线(原奥匈帝国包括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有在地中海的海岸线),保留海军完全没有意义,于是冯·特拉普上校不得不被迫退役。而就在同一时间,他的妻子 Agathe 又去世了。冯·特拉普上校的女儿乔汉娜斯(Johannes)回忆说,那是她父亲一生里最灰暗最沮丧的时间,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军,而离开海军他什么也做不惯,就像是他迷失了自己。
; V/ r. E' D# I. n( H* i& {* I# \0 ]
他们的母亲死后,孩子们换了无数个看护,他们曾经同时雇佣三个看护,一个照顾大孩子,一个照顾年幼的孩子,还有一个照顾全家。但是孩子们更喜欢只要一个看护,于是他们找到了修道院,玛丽亚被派到冯·特拉普家。与电影里不同的是,在玛丽亚到来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励孩子们演唱和演奏音乐。当孩子们唱歌的时候,他也会用吉他,曼陀林琴,或是小提琴为他们伴奏。玛丽亚来了之后,她更有条理地教习孩子们的演唱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据乔汉娜斯说,他们后来的演唱生涯的其实是借助了冯·特拉普上校的名气,他在奥地利的知名度使他们家的合唱团十分受大众的注意。 % e5 P+ X3 T' N1 h3 O! h

6 {' k* g( J6 P好景不长的是,1932年奥地利银行的倒闭使得冯·特拉普一家的积蓄一洗而空,他们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而孩子们不得不学习洗衣,和其他家务。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新奇有趣,但是对他们的父亲而言,这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时候他已经和玛丽亚结婚并且又添了两个孩子,要抚养九个孩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于是,作为家长,上校在每场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绍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然后大家上场演出几首歌曲,最后上校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谢幕。这个时候,他们也认识了一个住在附近的年轻牧师,Franz Wasner。Wasner 曾经是个律师,对音乐也相当有研究,他不但教授给孩子更广泛深入的歌唱方法和演奏各种乐器,也帮他们编写歌曲,后来冯·特拉普一家离开奥地利到美国,他也一直和他们在一起。 2 @3 T+ x  H% j- o
! N- N2 d+ v0 }
他们这样的生活在1938年因希特勒占领奥地利而终止。冯·特拉普一家接到三个召书,上校需要到德国海军指挥潜水艇,他的长子当时刚刚从医学院毕业,也接到命令要去领导维也纳的一家大医院,而他们的家庭合唱团则被邀请去希特勒的生日会上唱歌。据说,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来说,“我们现在就站在已经为奥地利挖好的坟墓旁边”。他问他们是要留在奥地利还是离开,虽然大家都知道离开奥地利的生活会很困难,而且当时玛丽亚已经怀了第十个孩子,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离开。当他们离开家时几乎是两手空空,而更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他们离开以后,希特勒本人占据了他们的房子。
6 ?3 h5 `6 K# l- z1 [# n1 h) p$ g' F
和电影里面不同的是,上校一家并不是直接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奥地利的。事实上,萨尔兹堡地处奥地利北端国境线上,正是和德国接壤的一边。所以真正的冯·特拉普一家是装做去意大利旅行,坐火车然后徒步越过阿尔卑斯山离开奥地利的。 ' `0 V' x$ ^+ K: V* d5 P

, g6 `  U% @- D( E% j6 q1938年上校一家人到达了美国。从此之后的十八年间,他们全家马不停蹄地在各地举行巡回演出,为了以家庭为重,渐渐长大的孩子们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暂停。玛丽亚坚持全家人无论何时都要在一起,即使是已经成家的孩子们也不例外。而每当到达一个新地方时,玛丽亚总要让全家至少访问一个修道院。她似乎总是在上帝给予她的执意和她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之间无法做出选择,这也使她常常对孩子们发火。 # s$ W: |! L1 {' O0 H
" J& O$ B% Z4 q
1947年5月30日,冯·特拉普上校去世了。孩子们再不想四处奔波,他们逐渐地离开了演唱团,在1956年,冯·特拉普家庭演唱团终于解体了。他们在 Vermont 州的 Stowe 镇买下一个旧农场,合力建造了住房,一起照顾农场。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的收入不够养活全家人,所以当家人外出演出的时候,他们就把农场租给到当地滑雪的人。后来,他们索性把农场改成了旅馆。
' \9 ]( X, H' X7 d3 c+ j, _% K2 D. O* u4 @; `  X- _
在一次表演中,因为少了一件乐器,在等待拿来乐器的时候,为了不空场玛丽亚给观众讲述了冯·特拉普一家的故事。当那场音乐会结束的时候,一个人到后台告诉玛丽亚她应该把这么精彩的故事写成书。玛丽亚觉得她还是比较适合讲故事,于是那个人便提出由玛丽亚讲述,他执笔写冯·特拉普家的故事。这就是《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一书的由来。这本书于1949年出版了。
0 _- B8 Y9 r. ]) I# K( ]3 l9 W0 b9 m% Y8 v
1956年,一个德国电影制片人找到了玛丽亚,他要以一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书的版权。玛丽亚问了她的律师,律师告诉她她应该抽成而不是一次性卖掉。可是,德国制片人告诉玛丽亚,德国法律不允许德国公司向外国人付抽成,而当时,玛丽亚已经是美国公民。玛丽亚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她卖掉了《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一书的版权。
3 v# _  {/ Y5 l3 X# Q& e
7 q9 z( z7 P& }3 j$ Y5 f( l8 h那个德国制片人不光是以末须有的法律欺骗了她,几星期之后,他又打电话给玛丽亚,说如果玛丽亚肯接受九千美元,他可以马上把钱给她。因为急需用钱,玛丽亚答应了。
8 I/ J7 m7 I( P' f4 v- {) o, D7 I' z/ x1 f9 X) ?3 O! |& g. N  J
于是,电影《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Maria's story, Die Trapp Family) 于1956年在德国成为空前卖座的电影。因为电影是如此成功,在1958年德国又制作了续集,《冯·特拉普一家在美国》(Die Trapp Family in Amerika)。这两部电影成为德国二战以后最成功的电影。
$ ^* `7 T+ w- c* @# i2 |  y
& W6 g9 }# Y5 ~- q7 s在1956年,好莱坞的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买下了《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的美国电影版权。一个百老汇制片人看了电影,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做成一部绝好的音乐剧,他于是也和德国制片人签了合同,而且,他主动要求给玛丽亚0.006%的抽成,这是玛丽亚意想不到的,她欣然接受了。
( r  n" n9 m5 @3 I9 x
/ N7 w- F2 W, @" \这位百老汇制片人是 Richard Halliday,他的妻子,就是第一个在百老汇上饰演玛丽亚的 Mary Martin。他们原本打算采用冯·特拉普家唱过的歌曲,但是希望再加一首玛丽亚的独唱,于是他们找到了当时美国音乐剧界的最佳拍当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但是,Rodgers 和 Hammerstein 认为冯·特拉普一家唱的奥地利民歌与他们的风格不合,他们更愿意做副制片人,然后着手编写所有的歌曲。 . m6 Y/ t  U2 j" P9 `+ p( b( p' n
7 P1 r: a9 c" {8 w
在 Rodgers 的自传里他提到写《音乐之声》的过程:“我们认为这出戏不但要写出真实的人物,更要保留他们的背景。‘音乐之声’是戏里出现的第一首歌,是挥舞手臂歌唱自然和音乐的歌曲;‘Do-Re-Mi’是玛丽亚给孩子们的第一堂音乐课,也是她试图接近孩子们的结果;‘我最喜爱的东西’(My Favorite Things) 是一连串的最简单又最惹人欣喜的事物,这首歌有一点民歌的风味;‘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 和音乐‘涟恩德拉’(Laendler) 都是由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景色引发的灵感;‘翻越每一座山脉’(Climb Every Mountain) 则是为了给离开修道院的玛丽亚鼓气,而且这首歌在后来也成为全家人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祖国奥地利的音乐。” 2 A2 P% {' E4 o5 A

" @0 g9 E( q' K' _; a5 Z虽然 Rodgers 并没有为写《音乐之声》的歌词而飞到维也纳去体验生活,但是他对待剧中的歌曲还是相当认真的。为了剧中修道院中的拉丁文赞美诗,他特地询问了纽约的女修道院院长,并且到纽约听了她们的演唱。而大多数都认为是奥地利民歌的“雪融花”(Edelweiss),其实也是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合作的结果。而且,事实上,这是 Hammerstein 所作的最后一首歌。那时 Hammerstein 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日子所剩无几,所以,歌里显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也可以说是他最后的心声。 / @: X* a) ~" U" o8 [
6 k9 d; A3 W3 \& p5 T3 J  E# e
1959年11月16《音乐之声》在纽约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因为当时 Mary Martin 已经很有名气,该剧在公演之前就已经卖出了两百万美元的戏票。虽然对音乐剧的评论有好有坏,但是观众对冯·特拉普一家的热情有增无减。《音乐之声》在百老汇一共演出1443场,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六个托尼奖(Tony Awards),他们灌制的录音也售出了三百万之多。
+ _0 H, T/ K9 ~2 K! p7 {. O5 W% h( e! a7 p4 G, N: N
在音乐剧公演没有多久之后,作家 Ernest Lehman 就开始找手把《音乐之声》改写成电影。在这之前,他曾成功地把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 和《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搬上舞台,所以当时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的总裁 Dick Zanuck 同意由他来写剧本。事实上,由于当时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电影《埃及艳后》(Cleopatra) 耗资巨大而没有票房,如果没有后来的《音乐之声》,福克斯公司很有可能会做不下去。
% a* x) P8 g4 Y. R. u' x! o
5 T* a; m6 Z! ?0 [1 s& M' @接下来 Lehman 和 Zanuck 找到了 William Wyler 做导演。他曾经拍过经典影片《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和《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可是 Wyler 本人并不喜欢《音乐之声》,他虽然接下了任务,但是并没有开始工作,据说,当 Lehman 把第一稿交给 Wyler 的时候,他没有做任何改动,这对一个认真的导演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 Lehman 就明白他准备离开这个项目。果然,不久 Wyler 就宣布他要去拍另一部电影而放弃了《音乐之声》。(虽然 Wyler 本人并不承认,但是普遍的观点是他私下把《音乐之声》的剧本交给后来的导演 Robert Wise。)
5 B. {5 x: K2 a$ s% J3 P  ]+ _& T
% ^0 j1 R- ^0 V$ j5 N, y2 Y* }.....
6 X+ @. N) v0 W4 r3 k$ C( \如果你有兴趣就看看
/ h( ~% \1 X( Q/ [5 ~' P. b" ^
  1. http://www.artsbird.com/ch/news/images/taoyan.jpg
复制代码
) Z& g, R- `$ @( H- G0 c2 `% H
[ 本帖最后由 IANYU 于 2006-3-28 09:39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3-2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还有真实的故事啊...........感觉电影是把前半截给拍出来了,后面另外的孩子开始就没有了.........没想到........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3-29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不知多少遍了。呵呵~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4-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mei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2 00:47 , Processed in 0.1877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