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时间以来,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都是中国大陆政府的一大心病,而现在,这心病已经属于所有人了,因为销往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价格都要上涨了。% ~! ^8 T Q2 g3 Z( H% `; d0 K9 g! r
3 E! q; R8 ~6 w1 E0 U
上周,香港贸易采购公司利丰集团(LFUGF)就发出了警告,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来自中国的货物价格将会变得更高。利丰是将中国货物提供给西方零售商的最大供应商之一,他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中国的缘故,“过去三十年间,我们这个世界本质上是生活在一个低供应价格的时代中。中国工资政策2009年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出口价格大幅度上涨,将宣告这一时代的结束”。- t( b- l+ ]" j2 l$ Q% O( Z
: W7 K/ `& d* }- ~: d5 q
他们还补充说,这一产品成本的增长“看上去已经不可避免”。现在还无法确定的是,全球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这更高的价格,企业的利润率将因此受到怎样的影响,还有全球制造业的版图将发生怎样的相应变化等。同样看上去不可避免的是,迟早有那么一天,中国大陆的劳工们会不再满意自己的现状——他们为西方消费者制造了无尽的廉价消费品,而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却只相当于西方消费者口袋里的零头。* q; z- h$ i9 P
* u" Q) D% P9 d 自从富士康(FXCNF)去年在工人自杀事件之后加薪以来,中国大陆的工资问题一直就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上周,渣打银行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他们在大陆的客户预计工资水平今年将会上涨9%到15%,尽管他们的调查结果与其他的一些结果比起来较低,但他们还是强调,劳动力短缺问题现在已经相当普遍。# x7 q- p/ I' v Q5 X2 \
! D( ~/ s1 Y7 f' D. _! h0 a
渣打银行还补充说,这当中也有政策驱动的因素,虽然通货膨胀已经引发了广泛忧虑,但是中央政府还是希望能够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不过,归根结底,这还是市场的供需规律在起作用——太多的企业都在为找不到劳工而苦恼。渣打的调查发现,45%的企业都感觉,哪怕他们支付的工资其实已经超过了最低工资水平,但是要雇用到人手还是愈来愈困难了。接受调查的企业平均开出的价码是每月1800到2000元人民币,这较之最低工资水平已经高出了三成到四成。: b9 V j3 d Q5 z M
0 }; ]9 p7 A1 H3 P; g# F 整体而言,这些接受调查的企业的反应是,将更多生产转移到中国的内地进行,而不是彻底离开中国,同时他们还将更多使用固定设备来提高生产率。 9 ` R0 T/ {0 h/ x/ w" A$ V2 t% ?0 [! W+ _+ e
所有这一切发生的大背景是,目前愈来愈多的人都认识到,这一次中国的通货膨胀可不是暂时现象,也不是一些偶然因素造成。中国制造新价格的时代已经到来。2 X; p1 C. c; o2 r
* n1 P& ~8 A7 a 尽管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相对低廉,但他们无疑已经不再是全球成本竞争中的领先者了。只是,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的规模,现在要找到别的什么人来代替他们的角色,无疑是很困难的。总而言之,中国作为全球市场通货紧缩的源头,作为众多企业轻松获得生产率提升的源头的时代看上去是要结束了。4 n8 w+ R3 w3 T+ x
) P, M. c0 R4 |+ @* w0 t2 b. `0 \
要因应这样的转变进行投资,值得关注的目标之一就是机械和机器人制造商,因为中国的变化将改变整条价值链。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则是那些不必再为中国的价格竞争优势而头疼的行业。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国家获得与他们争夺的资格。* x& c; d' M6 f6 b r) I
( ^' O8 d4 a! d+ S1 e% E 说起来,利丰的处境是比较有利的,因为他们是从所有的交易中抽取佣金,而更高的价格显然意味着更大的好处。不过,许多其他玩家的利润率显然是要受到挤压的——除非他们能够将上涨的价格成功转嫁给消费者。! R* M; E% p(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