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浏阳河 于 2010-12-9 15:51 编辑
( @- }& o% W4 i, p5 Q* @$ f6 w# Z+ i6 Z& E3 s6 y) r7 b8 y: E
2010年12月09日03:28 来源:证券时报
, I, u; l5 \1 ~9 g3 U, l$ y w- S2 l
7 P8 B' D# B! Z3 @7 {+ q
鉴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西方国家高企的债务水平,商品市场整体看好,他认为人民币在货币中最具吸引力。
p4 S0 j9 a5 k7 b h/ p5 F' {, g2 Q' k% p! X4 Z5 @) e
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依然看好大宗商品的前景。日前他在出席一个会议时暗示,未来将出现超级通胀,而物价上涨压力下,“未来几年美国利率将涨得非常、非常、非常高”,同期股市表现将难以令人乐观。5 ?3 {) Z9 g- R, `9 @8 W
: D$ ~# K' N& V1 X- J3 V1 H# d e- S 罗杰斯表示,鉴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高企的债务水平,商品市场整体看好。“如果全球经济好转,大宗商品将因供应短缺而价格上涨;而如果全球经济没有好转,世界各国央行势必继续大印钞票,这种情况下实实在在的资产才能起到保值作用。”
K, j3 x- }9 k( J( {7 t | l T- v3 u: {
他预计金价最终将涨至2000美元/盎司上方。周二,国际现货金价创下1430.95美元/盎司的历史纪录。
! F( T( ^2 a% U9 o! [+ K3 F; n7 o5 G" t9 G5 d1 M; `3 b9 m
针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将推出QE3方案,罗杰斯认为,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毫无益处,同时增加了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资产泡沫的风险。对货币升值的预期造成国际投机游资流入新兴市场,使得资产价格上升并传导至一般商品,引发通胀水平上升。1 n* `0 d: D, \( R
! z3 P( A7 v3 Q# L. p6 G+ E 罗杰斯在路透2011投资前景峰会上暗示了未来出现超级通胀的可能性。他认为,当前美联储的通胀率数据给予房价过高的权重,因此存在失真。他认为该数据失真导致美联储大大低估了通胀压力。! W$ S' T3 w, [0 o2 t
" m5 Z3 Z b% k1 Z. z
纵观美国经济历史,利率上涨得“非常高”的时期与一个名字叫沃尔克的人联系在一起。统计显示,1981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3.5%,但在1983年被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成功地压降至3.2%。1981年6月,沃尔克成功地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979年的11.2%的平均水平提升至20%的历史新高,贷款利率也提升至21.5%。
) y, v$ }& r3 G
! h3 d# z1 A+ d7 k2 o 历史是否重演,仍值得投资者关注。然而,原材料牛市仍在继续却毫无争议,而预期中超级通胀对股市影响作用更将超出意料。统计显示,过去130年间,股票和商品在固定周期中各领风骚,每一周期平均长度是18年。股票和商品往往会负相关,因为商品价格上升,消费品公司成本增加,利润就下降,反之亦然。
! L I( R- `' ~0 ]: @. h8 T c! u" ?$ {* g- z8 f1 h1 h: n3 q: E$ E
在谈到中国央行近日通过加息等手段控制通胀举措,罗杰斯认为这是“正确决定”。他认为,此轮中国经济出现的通胀率上升主要是由流动性过多导致,而过多的流动性一方面来自市场中过多的人民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投机中国市场的国际热钱涌入。3 Z8 H/ l/ o* |9 K" i. v: n
5 R' W; W9 ^% [0 W3 N- {0 Y" B& Q 罗杰斯说:“中国央行通过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控制通胀是正确决定。通过控制流动性来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是及时有效的办法。”他警告说,市场中形成的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及中美两国利差加大将进一步吸引国际热钱涌入,从而造成资产价格波动,这将给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带来风险。* ?# @- J# D. ^8 _4 h* z; X
1 n# i4 n6 e$ V; j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罗杰斯说他仍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对人民币币值充满信心,认为人民币目前是国际货币中“最安全”的一种货币。他说:“我持有美元、日元、澳元、加元和人民币等货币。但除人民币以外,我对其他货币币值都缺乏信心。”+ k" R/ M: i+ s% Q) Y! |+ j5 f
& \; a8 z' R( Y6 V* t
摘要:高盛集团(GS)周二(7日)公布报告称,国际现货金将在2011年底以前上涨至1690美元/盎司,此后还将继续上涨,但该集团同时预计,国际现货金很可能将在2012年触及1750美元的峰值,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将推动利率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