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深圳肝病医院专家指出,黄疸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一般分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D: F; s( V6 N% y$ W( T
# |) f) Y6 A# F( c1 w g% \" x$ I
一、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3 \8 l+ u) s; m! }4 ?5 l2 v6 Q6 J
$ L }2 S( l) y- ?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起病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等麻疹。此期中末,查体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及压痛,半数以上患者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阳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9 F* Z9 i3 ^8 h N# _- f
; _- s W& \: G0 E: t( g二、黄疸型肝炎黄疸期8 v1 B( Q" \. X( a, C
; r) W9 [+ f) S% u G5 g4 E! j! L6 `% G( B患者巩股(白睛部分)、皮肤及粘膜黄染,于数日到2周达高峰。此时发热渐退,消化症状却进一步加重。肝脏肿大压痛,约10%—35%的患者脾脏亦肿大并能触及。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稍偏低,肝功能试验明显异常,血清胆红素在17微摩尔/升(1。0毫克见)以上。此期一般约持续2-6周。
8 t" h' p e& [2 R+ R' |/ [/ o) w5 d$ Z6 f/ T$ `
三、黄疸型肝炎恢复期) F, N, }1 w; C/ C6 A" P# u8 j" k4 I
7 T5 ?4 ~' Y1 v黄疸渐消退,症状逐步消失,肝、脾肿大日渐回缩,肝功能趋向恢复直至正常,为期约4周。
( x6 | l! b; ^0 M3 _6 b: _6 S1 J! }2 Y* _) Z
黄疸型肝炎有哪些危害
1 C. l x: f' O# e* P) _0 `$ F9 N" Y5 a
损害肝脏的功能: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
6 Z% _7 x: f" U$ X+ H( m1 a9 ?( N8 ~; R e1 b
危及生命:产生黄疸的物质叫胆红素,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脂溶性的,另一种是水溶性的。前者可以沉着到脑神经核上,越积越多,影响神经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极大的核黄疸。核黄疸轻者会影响人的大脑,重者当时就会危及生命。水溶性胆红素的毒性虽小,但是能引起这种胆红素升高的肝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超过它本身的毒性。0 {# A T" M7 D3 Z% T2 _, c0 d
1 P# _- O" f M f* N, G4 d9 v所以,胆红素无论脂溶性或水溶性,无论它们的毒性大小,都是人体内应该消除的垃圾,该消除时必须消除,自身不能清除时,应请医生帮助消除。6 U8 j- }- U& X8 D2 O/ L% q' @% B
' j6 \: Q! m8 t- f5 l% H/ s易引起的并发症:本病的转归与黄疸的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黄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现热毒炽盛症状可转为急黄;阳黄也可因损伤脾阳,湿从寒化,转为阴黄;阴黄重感湿热之邪,又可发为阳黄;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包、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鼓胀。0 }3 _) J$ V2 ?( v; U$ D
. b4 S, s9 Q4 J' y9 ?* I' d' M一般来说:阳黄预后良好,唯急黄邪人心营、耗血动血、预后多不良,至于阴黄,若阳气渐复,黄疸渐退,则预后较好;若阴黄久治不愈,化热伤阴动血,黄疸加深,转变为鼓胀重症则预后不良;急黄病死率高,若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预后极差。此外,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