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a* U, I4 T0 s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县级高中的一切工作都瞄准高考,不考的科目可以不学,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不设置非高考科目。国家教育目标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现在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拼尽全力进行各种题型的技术性练习,为的是打造一块入学的敲门砖。 ) ?) ~6 W& j2 l" a: ^/ i* S5 ~# r5 Y/ d4 B8 t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青少年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记者在淄博七中发现,学生每天的日程是这样的:早上6:40-11:50共6节课,下午2:10-5:30共4节课,晚上6:40-9:50共3节课,每节课40分钟,除了正课外,自习课也有老师看着。一位老师说,学生每四周休息一天,周日晚上还要回来上晚自习。每周都有五至六个老师值班,负责学生全天的学习,有的班主任干脆住在学生公寓里。可以说,学生除了睡觉之外,都有老师看管,就是睡觉之前也要由班主任或值班老师点名检查。学校平时关着大门,有的学生想晚自习后出去而找别人替自己睡在床上,也不可能逃过老师的检查。 % T9 k3 h" e h v" H) \0 i- h. B/ A1 v3 H
学校为了提高考试升学率,竞相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竟然要求学生早上五点半到校,晚自习十点半放学。学生完不成作业,回到家里还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多数高中生要在十一点半左右才能上床休息。学生这样概括自己的学习时间:"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学生每天十几个小时浸在题海之中,学习时间已经逼近或超过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极限。$ F% i+ z* j4 A9 Z
: F9 g: a+ W( K5 Z5 U4 \# h5 G 高校扩招,为什么学生升学压力不降反增? / V; k8 t. u( X6 b) }" O3 z0 P" E) T) t# G% ?- k) L4 ]5 _! ?1 n
近几年,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为什么学生的升学压力不降反增?淄博市一位已从教30年的中学教师一语中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不是想有个大学上,而是要冲刺名牌大学。"他说,"我从教30年来,感觉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重。虽然高校实行扩招,但是本科分一批、二批、三批,差别很大,再加上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这些对学生都是很大的压力。在我们学校,学生第一年考上专科的一般都不会去读,都要再复习一年,如果再不行就只能去读了,但最终也要走专升本、考研的路子。"4 z5 T& w" y' R. d- i' Y O
: I# h$ d4 p' @ 这位老师说,上级部门以重点高校录取率来考核学校,也促使老师和学生都把目光放在"重点"上。淄博市主要根据学校考上"二本"(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以上的人数排名次,"二本"以下的根本不算数。学生、老师和学校都要冲刺"重点",这样学生的升学之路不是变宽了,而是越来越窄,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为了考个好学校,只能加班加点,拼时间、拼体力。一位基层老师说,为什么中学生的创造发明越来越少?学生光作业、学习任务就很重,根本没时间思考别的,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6 K3 `5 \0 V& c4 I& f
: x) y3 G( f \"高考成绩高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能考上大学就是素质高。"对于素质教育,记者从几个老师口里听到的是这样同一种理解。淄博市一位高中生物老师说,现在高中课本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只讲理论知识,现在应用科学加强了。高考不只考基础知识,而是由知识型考试变为能力型考试,但就是这个"能力型"把老师害苦了。拿生物来说,高考出题讲究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怎么办?老师就要多出题、让学生多复习。通过老师找题、学生做题,教给学生遇到这样的题怎么思考、如何应付。例如,有的试题让你作实验设计,给你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内容。这样的实验可能遇到哪些情况?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答案不全就要扣分。这样的题只靠记忆不行,还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培养理解能力很难,只能靠老师动脑子,先研究出题、答案,找出应付的办法,然后再教给学生。- R' c2 M; }. I, Z
& C2 X- U7 h; w+ x
7 S* w( H) Y; P6 a. I$ k7 e
县中的教学模式,给部分推行素质教育的城市中学也带来了"鲶鱼效应"。济南市一位重点高中的校长说,自己的学校一向以推行素质教育为目标,但是面对周边县中日益加码的教学模式,危机感日渐加重,学校不得已又重新开设了晚自习,周末也开始加课。"这样竞争的结果只能是更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