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5|回复: 0

我国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 火星探测方案正在制定!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3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个多小时精彩绝伦的报告把南航师生领入了宇宙探索之旅。欧阳院士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参加探月计划演练,如果有需要,中国探月的资料也可以与南航共享。. q* K) u7 v' E3 p2 v6 ]) j

5 h: ]4 ^' \6 P& B& f# `: f! B$ t8 H" h

! `9 I1 L% y  f  H. c  “嫦娥一号”卫星    飞行主要分三个阶段# u9 c! ^' y; o* y/ e* i
    % |+ o  v$ Z8 I) Z

4 D5 a  q# l0 I4 E  调相轨道段:探月卫星被发射后进入地球同步椭圆轨道,探月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在近地点通过三次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 ?( f0 V# e7 E* q4 T2 f1 ~  N* U. w: u: z9 o

1 Q2 N! h  U# a# W5 V+ w' Y1 x8 k  地月转移轨道段:探月卫星要飞行5到6天,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卫星通过自带发动机的调整有1次或更多次的轨道修正,以确保正确进入预定月球轨道。
* ?8 B0 K: D1 ^  I- P: S' h/ h; O$ ]2 L' `
$ g% R# U" m1 @+ C) S
  环月轨道段:当卫星接近月球时,依靠反向助推开始减速制动,最终到达高度为200千米的月球极月圆轨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X7 w, y, }' C& ^
! H, w9 c. q& o9 j9 n
   
- b+ g' `2 t7 A, w  探月蓝图环环相扣 探月 载人登月 居留月球
; j/ |9 c; ~1 `( y2 [& \0 L/ V  b4 {$ V5 o$ P% i# ?# T

4 l- c4 o5 ~+ ~$ V( w) A3 d  欧阳院士说,对中国来说,要准备离开地球这个“家园”,奔赴茫茫宇宙深空,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毕竟现有的卫星只有三十八公里,而月球远在四十万公里之外。欧阳院士说,早在1994年起,我国就对月球探测的必要性进行研究,经过十年的论证,终于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深空探测计划。9 E7 \3 s7 N, v3 G7 @. a' R$ A/ x
. v! }/ {) d% U/ r% f0 F, K1 t) h

7 H- _0 s/ J' S+ L8 J5 m  我国的月球探测战略,第一步为探月阶段,这是要实现月球探测,整个工程简称为嫦娥工程;第二步实现载人登月,第三步实现居留在月球,再向更遥远的空间迈进。
) `0 _- `% D  }! }2 V: Y* |  e# K; Q1 q3 b. o

9 b6 U1 Q* \4 Z0 C  无人探月步步紧逼 环绕月球软着陆采样返回& J6 }1 _2 y  ^8 Z) ]* |3 U
$ G4 u8 u8 o0 I! O, o/ F2 g

6 u# t+ E/ B( g" a/ z  据介绍,现阶段是第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绕、落、回”三个步骤。2004-2007年,目标为月球环绕轨道器,简称“绕”;2007-2012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简称“落”;2012-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简称“回”。7 B1 |' a0 e$ Q& H

" Z- m! S5 D- j2 R
3 X& N+ a% x6 }  第一步跨越比较大,需要绕月飞一年以上,对月球进行全面探测;第二步要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派机器人进行精细的探测;第三步则准备再发射一个探测器在月球上软着陆,把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到地球上来。7 R. H/ a% `( _3 [. n/ P
4 ^7 ?& ~  ]# b* \
    3 e: D1 W2 U' j; Y
  火星探测计划正在制订
; b$ {# ?2 D- ^; J2 m1 E' w: F' }   
4 P6 J4 E# H+ r2 M0 G* k  {0 _2 h1 \$ ^7 d, \5 l
  “我国的火星探测绝对不会等到月球探测全部结束后再进行”,欧阳院士有信心地说,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是以月球和火星为主线”,目前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正在制订过程中,2009-2010年,我国可能对火星进行基础性探测,从技术角度上说,如果完成了探月计划,火星的探索会更方便。) W6 \/ w7 l2 }
  p. K2 y8 O& _2 m9 J

  Z) U* h" O. t( d. f/ V  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火星探测计划初定在2009-2010年开始,主要对火星基础性探测,包括火星地貌,探测火星沉积岩的遥感分辨特征,从中寻求有价值的线索,例如探究火星生命等等。从技术角度上说,火星探测比月球探测甚至还要方便一些,例如月球探测不能用降落伞着陆,而火星则可以用。7 _2 w" f" ?7 ?6 _

. y9 `% T7 R) ?5 y* r$ J; k    9 Y9 ^' t( H$ ]6 `" Z$ T; \
  三大难关:着陆难生存难返回难+ d4 c0 _. B* k# ^4 z3 g$ j
    9 i- g. k5 e; v2 m6 A9 }
$ b! O% S/ U6 L. B, u, M% F
  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不仅详细说了中国深空探测计划,而且对关键的2004-2017年的探测月球计划进行了剖析。8 i! O. l, n& E
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不仅详细说了中国深空探测计划,而且对关键的2004-2017年的探测月球计划进行了剖析。  h+ i  m% u( S, N$ G* F/ o0 V4 N
" Q, G# S0 P, e7 \; {, P4 C
7 A( R6 }3 d- s. s
  一期:2007年发射
" O) }" R' Q& Z% d
  `# B2 y7 T7 s$ F1 @) _8 _6 i7 N* n1 i, c0 G) E9 w- I6 L) M2 g* T) H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将在2007年升空。昨天,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射地点已经确定在西昌,时间可能要提前2-3天左右,以确保发射成功。整个工程耗资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
5 q8 M9 E) R) ^$ ~% V4 ?8 S' E' L$ a( s+ O# g9 m, b
% x2 R% ~) t' A

- B' p3 u5 A8 @' m5 a3 R( y  难点:轨道精准控制。2007年的绕月卫星空中姿态应该是这样:“帆板对日、卫星对月、天线对地”,这种姿态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上海都建起了轨道观测网,要求轨道测算仅有几十米误差,这是一期工程中最难的一点。' T; l/ K/ J; [0 M# [
, j/ G  L" w3 Z7 u# P* R+ D4 Y
! _' ?5 E4 x& ~! R
  二期:环境是难点
4 ^) s" x- g7 u9 [  g" o+ N; W7 W* X$ o

: Q3 V3 V+ h5 ]% T9 W  绕月工程结束后,随即到来的“落”和“回”两步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院士坦言,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技术要解决。例如,月球着陆是难点,而探测器着陆后能否“生存”也很头疼。
+ `/ K0 v" d) u) F! k/ S/ x* i6 E/ y, S6 O6 D0 _# b
$ }9 ~2 d. U% F
  难点:适应300℃温差。白天月球的温度是100℃以上,阴影地则为-100℃,到了晚上月球则降为-130℃,甚至是-180℃。更头疼的是,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一个黑夜就是半个月,一个白天也是半个月,现在我国研制的月球车在地面上实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经受住月球天气的恶劣“煎熬”还是个未知数。
4 y6 M# o4 K- E/ O4 f5 _- y
# N' D: I, t" H3 U8 G, v
6 C  O# f( E4 ^# N  i0 ^; V! X  三期:如何飞回来  Z" o1 F: s, h3 M& v
# E( O6 x2 m9 z/ j+ }

) x9 I4 e3 A$ G0 [" t' c  三期工程肩负的任务更重,不仅要研制机器人采集月球样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飞回来?欧阳院士透露,在三期工程中,会有一个备用火箭载着仪器飞回,头绪还相当多。
: T% N2 r2 [2 l$ V' [+ a
3 Q3 F" t5 y' G. `0 ~5 X' C# n. b/ L    $ E" B1 W3 C/ x% o4 Q( v
  四大研究:绘影像探元素算厚度测空间
% L6 O5 G2 V1 w( @3 l9 W6 K, |+ `" H   
% Q( k- D7 C& k4 r3 a9 e
( o; N2 \/ e) E  如此庞大的工程中,科学家最后要研究月球哪些事情呢?欧阳院士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P- G2 D! E% l% X* ]2 f/ ^+ Y
, ?: @& ~( Y5 d7 V$ q
6 Q% I$ k2 s& M
  为月球“画像”' n, X: _4 L. s4 V7 Q, W5 L& L

& Y+ N/ m( m( l' g! t; |# H& [
( n$ ~& o6 f' m# o: x* r; H   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要做一个月球三维的影像图,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国家都要‘交卷’的,同时也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3 m/ ]! s2 E2 b* F* l- u

) _% a, G& ]4 k. [8 U: q/ R7 O. }$ x3 X" l# a" Z: u
  探测14种元素
& g. W# h1 H* I: H+ |8 Q! r* t# B0 {/ S' @5 {% y5 X9 N
! }" V& T* V( g/ u  `0 ]6 v
  据介绍,中国将探测月球14种元素的分布。月球上有很多元素对地球可能非常有用,但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它的分布怎么样,就必须做一个摸底调查。
  T' m+ [& g. Q6 T6 i) E9 Y4 @, m1 O; _
/ ?- t" c1 V" u/ ?
  探测月壤厚度
4 g6 \3 {/ R- d, j
- f8 s! V0 }' `0 \, I$ E! j: {# H" g0 v8 n
  欧阳院士特别强调说:“第三件事情是从来谁也没做过,那就是探测月壤特征与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现在大家都估计月球上的氦-3可能有100万~500万吨,但究竟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只有一个办法测算,那就是把全月球土层的厚度全量出来,继而才能算出月球的土层的氦-3有多少。”& q1 F4 o" `2 k6 x9 O  ]4 ?9 I. x/ v
4 J) E; q0 _0 I/ G
" P! l# n: \# j5 e& F- @) L$ j/ d
  探测地月空间% `+ H1 t& u4 g  C

6 f" L' J" ~# U& y+ }* Z$ I: z8 F$ g. e
  欧阳院士接着说:“第四件事情是空间探测,以前通过卫星,我们知道几万公里以内的环境,现在我们到四十万公里那么远去,就要做从地球到四十万公里这么一个地月空间距离的环境监测。”快报记者刘峻0 m0 y7 `3 N3 R& G! C, q
    % h& j  `/ W" e) M1 U8 B9 t0 H

' ~% \) i& x0 y0 D9 x! m4 ~  【探月回顾】: |  T* o  n! w9 \; Y; N& a

7 [9 }7 v7 D; i5 b+ X  1958-1976年,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9 P7 _! X: p- ?  t2 I
  Y3 G1 R8 J- @0 G& ?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 {0 f4 {/ ]; [! |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不仅详细说了中国深空探测计划,而且对关键的2004-2017年的探测月球计划进行了剖析。: q4 M/ y  \/ f

0 A2 J' m' R$ p- |! u, s& T6 ]6 q* M& c/ a% V$ E. a0 y
  一期:2007年发射# @3 j- J, i+ l: r( G  K2 f! N# m
5 P2 r- o1 d1 k8 g+ \! V

9 g+ G( Z  P; s4 Z# L! F1 }* t* S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将在2007年升空。昨天,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射地点已经确定在西昌,时间可能要提前2-3天左右,以确保发射成功。整个工程耗资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2 J8 r" l  U8 S  q3 G

; |" g4 S' G) `6 F- e! p/ A. f$ ]2 Z0 E9 H9 h+ e( b& O; ~0 D2 _

: j; R# w0 V7 W$ n8 G. `, N  难点:轨道精准控制。2007年的绕月卫星空中姿态应该是这样:“帆板对日、卫星对月、天线对地”,这种姿态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上海都建起了轨道观测网,要求轨道测算仅有几十米误差,这是一期工程中最难的一点。
" k' Y4 X& `  [5 A+ F' [* w! e4 E* x9 x  K' _4 j7 [
' {9 t, Y$ s, j
  二期:环境是难点  E& K" Y. N4 w6 r7 M

7 E7 C% ?; p. |. q3 n+ `4 ^- O2 o3 g; |! \5 I
  绕月工程结束后,随即到来的“落”和“回”两步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院士坦言,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技术要解决。例如,月球着陆是难点,而探测器着陆后能否“生存”也很头疼。" S, y1 N8 n: ?3 `& s2 Z

- j2 x; L4 C  f+ u6 `
/ q* O. r+ k, R, T2 r% }  难点:适应300℃温差。白天月球的温度是100℃以上,阴影地则为-100℃,到了晚上月球则降为-130℃,甚至是-180℃。更头疼的是,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一个黑夜就是半个月,一个白天也是半个月,现在我国研制的月球车在地面上实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经受住月球天气的恶劣“煎熬”还是个未知数。
1 v+ I) t. f& Q0 ?" m3 T6 u) x
; d3 d7 G3 V1 ]+ j, C& H* n, v' _
  三期:如何飞回来# p0 }( o/ _* S2 Y- ^
! P" {  I5 T& E/ d4 k

' }! S" f3 \" D9 m# _7 R& J  三期工程肩负的任务更重,不仅要研制机器人采集月球样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飞回来?欧阳院士透露,在三期工程中,会有一个备用火箭载着仪器飞回,头绪还相当多。
, x$ l( u, O7 ]2 K# a
+ ?4 m" c* J. Y  B) p" c! I   
' W9 P4 V1 E" Z  四大研究:绘影像探元素算厚度测空间( f% V7 M1 I, a! B! o
   
8 Y" P3 y* }+ X4 I/ [9 N$ p! q. F+ E" s+ \: E% J8 V1 c2 a! s
  如此庞大的工程中,科学家最后要研究月球哪些事情呢?欧阳院士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z- P2 [4 e  c9 ^3 ?# s( H! W9 ~
# K. B) |) c0 e7 t

* U6 U+ W+ T1 h  }0 r& ]. x- X  为月球“画像”
6 C+ j' l3 Q: A0 u' m
" o3 }2 ~. `4 O) p! C" Q) N7 b- ]. b; h3 v( I4 e
   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要做一个月球三维的影像图,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国家都要‘交卷’的,同时也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n7 @  I1 j. \! N

( }* j2 z7 U- Z! H: t$ x+ F# Y* r6 c# C5 N7 ?! m9 j7 \& N
  探测14种元素
+ M/ X' P  ~. x/ k  U: Z0 o% _7 z3 I) D$ _; X" ~' a1 w

4 C2 I9 j& u: r  据介绍,中国将探测月球14种元素的分布。月球上有很多元素对地球可能非常有用,但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它的分布怎么样,就必须做一个摸底调查。
" `+ J2 v/ o7 D3 j0 R( j' P9 v9 p; k8 _3 g
% z* k. Q8 z: J0 N8 }+ M3 C9 {7 E
  探测月壤厚度
* K# g, D) X! `3 C9 D( U( m0 M' z
# T: P2 K0 i) q+ o
' B, A( k+ |; ?/ ^1 o) p" Q7 |  |  欧阳院士特别强调说:“第三件事情是从来谁也没做过,那就是探测月壤特征与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现在大家都估计月球上的氦-3可能有100万~500万吨,但究竟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只有一个办法测算,那就是把全月球土层的厚度全量出来,继而才能算出月球的土层的氦-3有多少。”
5 R( r+ ~0 ?- c' O# J1 W4 Z
8 z. |: X5 b+ E) \" e6 C5 D7 W! W8 e2 K" j* y
  探测地月空间
  |% V% J9 @2 K$ `% e" E  S% ^% k+ D1 G) k0 _, L2 m% P; \
2 E) |) T8 f& v6 @
  欧阳院士接着说:“第四件事情是空间探测,以前通过卫星,我们知道几万公里以内的环境,现在我们到四十万公里那么远去,就要做从地球到四十万公里这么一个地月空间距离的环境监测。”快报记者刘峻
- Q' ?; l3 u, D   
  {. |& K7 j* `0 c: i1 V( v5 `
$ {' p8 M9 \4 j: k+ z  【探月回顾】+ a, }0 R6 m+ B. I6 I
( D$ q" i0 n# f
  1958-1976年,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 T2 U9 E9 q: i* G
2 W- w  \; C+ v5 b) B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 O) z3 T: g- q6 W& D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不仅详细说了中国深空探测计划,而且对关键的2004-2017年的探测月球计划进行了剖析。
# `3 r1 f6 X: y0 h$ h8 h+ Q" D$ @4 b0 j) `8 }# F

1 Y1 {& x% @' t' z* T  一期:2007年发射2 o3 ~$ x! f* e0 N: [" m

+ @" G: n6 H4 C1 r7 A7 x
7 N0 a; Q, S& y. L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将在2007年升空。昨天,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射地点已经确定在西昌,时间可能要提前2-3天左右,以确保发射成功。整个工程耗资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 M% d) I* i( z! R# H

( i: d0 M9 @( D& h2 P" |& K2 D& Y6 S
* u+ u! W+ [' t# K5 j4 E: Q
* G0 E' ]3 l) a: r6 N. u! z  难点:轨道精准控制。2007年的绕月卫星空中姿态应该是这样:“帆板对日、卫星对月、天线对地”,这种姿态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上海都建起了轨道观测网,要求轨道测算仅有几十米误差,这是一期工程中最难的一点。% s1 A. }8 z3 d* b( R
, q) B+ R$ @6 E% G- p5 T. K
: l/ R0 T# T% p# b' I
  二期:环境是难点8 }; Q! t- k0 V8 D0 K

% }( F) a2 G, V. B& b) V3 e" j) K6 w- |7 g* w1 N
  绕月工程结束后,随即到来的“落”和“回”两步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院士坦言,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技术要解决。例如,月球着陆是难点,而探测器着陆后能否“生存”也很头疼。: t1 S, u0 B/ y4 _5 P. l5 G  M8 V

# \. A% B( Z! r+ ~: N6 {
5 R  ^. ?+ n; x- `9 I+ {& S# R  难点:适应300℃温差。白天月球的温度是100℃以上,阴影地则为-100℃,到了晚上月球则降为-130℃,甚至是-180℃。更头疼的是,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一个黑夜就是半个月,一个白天也是半个月,现在我国研制的月球车在地面上实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经受住月球天气的恶劣“煎熬”还是个未知数。4 T7 T' T9 G4 C$ g- j, s+ }0 F" V

4 U4 R& }% ^/ ~" r
/ l2 a, }- Z( p2 Y; Q" |  三期:如何飞回来
* P' s  r$ o. J$ Q$ m/ c
* U2 J/ N% I- Y5 ^; G! C
, m* |& ]' C. K3 N  三期工程肩负的任务更重,不仅要研制机器人采集月球样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飞回来?欧阳院士透露,在三期工程中,会有一个备用火箭载着仪器飞回,头绪还相当多。
5 t- O  K. u4 e! w* P1 U5 r/ @6 g6 @$ r7 \" k* [* W/ x
   
9 k+ o6 j% I6 _" y. {5 ?* |) q9 X! ?  四大研究:绘影像探元素算厚度测空间
  {* n8 m, q! x! M: b! x   
& a5 f0 [. O7 G4 b5 J  t; l
. G9 y! I3 p  g( z  如此庞大的工程中,科学家最后要研究月球哪些事情呢?欧阳院士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 h* `( S% O' V
6 k  ]/ S" H; F! A
8 D' v( t9 W2 I  为月球“画像”* l2 ^4 T# Q& W6 Y

$ `( \' }. _! Y- l$ h2 P5 ^
% X" h8 P% G! w- h5 B. Z# Y5 E5 M   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要做一个月球三维的影像图,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国家都要‘交卷’的,同时也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5 c/ K+ h) h. S( |6 N) S& Q% ^. S3 G3 N4 L5 W
5 ^) U- @0 B; R( t1 T: x6 p$ W, A
  探测14种元素  {: i  d( N5 g' c' r+ ~6 h
( ?4 Q& ]1 X  L# ^0 g) T* _

3 m) w+ i' j; D; f9 y# E2 p  据介绍,中国将探测月球14种元素的分布。月球上有很多元素对地球可能非常有用,但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它的分布怎么样,就必须做一个摸底调查。
) a8 @' @5 q1 A/ B: d+ Y7 s9 [9 q0 n4 [) l6 g3 W, S

5 W+ G6 `! k9 `) h+ F* F  探测月壤厚度1 _) @1 Q6 U+ x. U
9 R, f! m+ z1 B, p! O5 r
7 l  s! c, Y' I4 v7 Y
  欧阳院士特别强调说:“第三件事情是从来谁也没做过,那就是探测月壤特征与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现在大家都估计月球上的氦-3可能有100万~500万吨,但究竟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只有一个办法测算,那就是把全月球土层的厚度全量出来,继而才能算出月球的土层的氦-3有多少。”, ]# ^* l' k4 L% B8 v3 G' \5 ?
8 @2 [8 \: w" z# _+ `5 D! A, G9 t

4 y% q- _  f- a, ~  探测地月空间
7 k9 v# f/ P; x) k& I
! u6 z+ g' j7 q- [/ i" S+ b7 U
- m5 g  q3 E/ I7 I/ r5 g. U8 X  欧阳院士接着说:“第四件事情是空间探测,以前通过卫星,我们知道几万公里以内的环境,现在我们到四十万公里那么远去,就要做从地球到四十万公里这么一个地月空间距离的环境监测。”快报记者刘峻
8 \; u  a+ j) H( Q! a" K! h    6 v8 l9 E4 X! a4 i$ F' |! b) B4 U
/ M3 X# M# z/ o
  【探月回顾】
5 A% n' `# h/ ^5 \- O0 {" V$ X6 l$ X/ x9 h2 ]: n- _
  1958-1976年,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 O% d8 @8 j* y) k; A0 v3 [# U6 @7 i  n3 b# e  V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x: g. ~$ Q+ F, w2 g2 L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不仅详细说了中国深空探测计划,而且对关键的2004-2017年的探测月球计划进行了剖析。
( x' J9 ^8 ?- p1 r1 [+ g6 y/ v& R. s* v2 C

& h9 x( u0 |, |4 A  一期:2007年发射0 c& V7 V/ o: e

! Y/ s" t. m6 Q3 J
( `/ {* j8 P  |. F( i/ `9 Y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将在2007年升空。昨天,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射地点已经确定在西昌,时间可能要提前2-3天左右,以确保发射成功。整个工程耗资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
# c; j+ i" n) l& W, |' Y% j, c4 t* Y# Y# ~: l% B0 B

$ s5 B" j. j. n- K" c$ L5 Q/ N' ]" h# ?# B& c
  难点:轨道精准控制。2007年的绕月卫星空中姿态应该是这样:“帆板对日、卫星对月、天线对地”,这种姿态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上海都建起了轨道观测网,要求轨道测算仅有几十米误差,这是一期工程中最难的一点。
2 F6 Q) j9 O" {3 i
8 F7 I. \3 ]+ r4 s1 {# B. e2 c# G( z5 f, ~
  二期:环境是难点
- h& M; L) Z- s$ [2 R8 K! W
9 \! p$ D1 o+ S) e6 M
0 H  j! }% d) ]! l; J% ?! x2 |% o  j8 M  绕月工程结束后,随即到来的“落”和“回”两步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院士坦言,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技术要解决。例如,月球着陆是难点,而探测器着陆后能否“生存”也很头疼。
4 W! w' \  V6 X9 a( `3 M: m6 r) V' q
3 i1 I) @7 D& w5 {, |# g1 k
  难点:适应300℃温差。白天月球的温度是100℃以上,阴影地则为-100℃,到了晚上月球则降为-130℃,甚至是-180℃。更头疼的是,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一个黑夜就是半个月,一个白天也是半个月,现在我国研制的月球车在地面上实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经受住月球天气的恶劣“煎熬”还是个未知数。
& n7 c* F! g5 B# `( s4 ~. D3 U1 t: ~: t
0 M- d- b7 k( z& o
  三期:如何飞回来
& h. ~0 A: G5 E0 ~  w/ ^1 l: [( N. e3 ~2 L  f, Y) o, O- s

) A( i6 S# W% y# I5 q  三期工程肩负的任务更重,不仅要研制机器人采集月球样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飞回来?欧阳院士透露,在三期工程中,会有一个备用火箭载着仪器飞回,头绪还相当多。5 \' ~: E( L! U0 o! i7 S

9 K7 y/ T$ a* D    % @0 g2 s: w9 O, b" O" J
  四大研究:绘影像探元素算厚度测空间
8 P! U2 n/ e6 T, y5 v* U( x   
, g, ~7 r  a" k# S, o) N4 U2 x# w  A2 L! H5 G7 l
  如此庞大的工程中,科学家最后要研究月球哪些事情呢?欧阳院士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2 N' v3 ?, w+ i" ^. h9 i/ h0 ?0 }8 T- ~4 V) T

) K. O6 r/ d% ?1 h$ P9 O  为月球“画像”' V  P8 [6 z  c: ^
3 i6 g% o+ F* S9 q& _0 s$ J

  T* y+ P9 @6 u. A: @   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要做一个月球三维的影像图,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国家都要‘交卷’的,同时也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 g- `9 W8 `, ]7 C
7 g- i7 e2 N: Y7 g. F7 w# H9 T3 I* X* Z4 Y" O- G1 _
  探测14种元素7 K4 R) X  p5 A4 t* U2 R$ H

/ A2 n7 [( s+ L% N6 a9 q5 z4 u  @2 z
  据介绍,中国将探测月球14种元素的分布。月球上有很多元素对地球可能非常有用,但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它的分布怎么样,就必须做一个摸底调查。- ~8 @% C) {7 Q( z' Z$ [2 P- C

. `9 H1 p: z& Y# p6 p
, _, W) w: ?( ~4 K& Q: O. D  探测月壤厚度
: R- a- i/ S3 e+ Q4 t- b, c6 ~; M- C# T. K& m3 J) C- n
! u5 M4 L, ?8 W& ?3 d
  欧阳院士特别强调说:“第三件事情是从来谁也没做过,那就是探测月壤特征与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现在大家都估计月球上的氦-3可能有100万~500万吨,但究竟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只有一个办法测算,那就是把全月球土层的厚度全量出来,继而才能算出月球的土层的氦-3有多少。”! R+ i: p/ e" Q
* K2 Z$ o) O/ H! b2 P. _) S
7 v: ]( r- q* s. p4 _
  探测地月空间- q" D( Q) N- c% R

. e2 }- [0 [0 o) |( @& i
! S# {' I% b' Q# K  欧阳院士接着说:“第四件事情是空间探测,以前通过卫星,我们知道几万公里以内的环境,现在我们到四十万公里那么远去,就要做从地球到四十万公里这么一个地月空间距离的环境监测。”快报记者刘峻$ X$ m* ^6 _( e7 v. w  R( [
    - _, k, S/ Y9 z  q) ^
9 j7 K6 a5 Z! v  t
  【探月回顾】
1 d/ o+ Q) o( ^, n+ E7 h& H2 Q) h% R, G
  1958-1976年,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8 g) L( {2 X) t/ {  `
5 Y/ i6 _  c( ]+ K1 T6 k8 q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 i8 h. n- m/ t9 U3 A! S3 f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不仅详细说了中国深空探测计划,而且对关键的2004-2017年的探测月球计划进行了剖析。
/ h: e! K. {3 k4 [
; x! g% I& `8 b6 M3 l
& ~- q/ l3 ~( y+ a. R/ E. x' n  一期:2007年发射+ Y+ h8 f. J/ |( n
; Q& G3 o% ]4 A7 E
: f- K* _0 k2 w( o- I6 p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将在2007年升空。昨天,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射地点已经确定在西昌,时间可能要提前2-3天左右,以确保发射成功。整个工程耗资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4 v/ U2 V3 S: `' e' k8 H7 i( N
" }; d9 i- ], v6 X: {& N8 b
: Q, B! X/ p  k. t
- c" F; }3 C5 W/ s( i7 E
  难点:轨道精准控制。2007年的绕月卫星空中姿态应该是这样:“帆板对日、卫星对月、天线对地”,这种姿态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上海都建起了轨道观测网,要求轨道测算仅有几十米误差,这是一期工程中最难的一点。0 H, D3 |" Z! a' K5 m* V

7 g7 c' G' S( `# d8 ^2 g# x2 @9 V* @& R, z2 Y" r
  二期:环境是难点8 V5 }+ R7 h5 G# G
! o8 [. G) ]+ L2 n
5 T6 `" K6 N7 T0 I2 y3 I  P2 I
  绕月工程结束后,随即到来的“落”和“回”两步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院士坦言,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技术要解决。例如,月球着陆是难点,而探测器着陆后能否“生存”也很头疼。
) V. a* q. @) A
" L- S8 G% F, `7 g9 |2 z, b2 ^: ]2 t: L6 \5 I
  难点:适应300℃温差。白天月球的温度是100℃以上,阴影地则为-100℃,到了晚上月球则降为-130℃,甚至是-180℃。更头疼的是,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一个黑夜就是半个月,一个白天也是半个月,现在我国研制的月球车在地面上实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经受住月球天气的恶劣“煎熬”还是个未知数。* O( e3 @1 a4 `( n" d
! T$ c) N& @  v) h; G+ c7 ]& M
8 q$ B5 g# n" y0 Z7 u# I
  三期:如何飞回来# ^) v' @- \: X2 K

) b% O1 G% x7 U; X+ n$ Y8 c# a& ^/ A% E
  三期工程肩负的任务更重,不仅要研制机器人采集月球样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飞回来?欧阳院士透露,在三期工程中,会有一个备用火箭载着仪器飞回,头绪还相当多。6 `3 q- S" R. H% ?  [( N
0 c* p/ G  O$ f, T( ~8 f
   
- d0 G3 `" M: @, ~; j  四大研究:绘影像探元素算厚度测空间
, ~) B. ^* ^. T    8 T* @& g" P$ w: n

# F( o3 h+ S$ P' h: o& M, e( x  如此庞大的工程中,科学家最后要研究月球哪些事情呢?欧阳院士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L8 G! F: R& [5 K, g
. v! j3 I9 A7 g$ {2 d$ f. K
6 e. e9 j8 j9 }  为月球“画像”7 y) r* k8 O7 G0 e
. Q! \, [4 P. a1 r, ]! j
" i8 M. i( E0 Y8 G: l
   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要做一个月球三维的影像图,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国家都要‘交卷’的,同时也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7 ?0 R9 ?2 S, R% U6 O% A
" O; ]' N8 `  o3 H( @9 i7 z
. a3 @! Z% l6 o& d
  探测14种元素1 O' Y6 e7 v6 b4 ^. A1 h

. {, c! D3 o9 b9 ?4 ~0 A, G) W+ y' @! V- J5 J" J0 y- O1 }+ p/ h5 X
  据介绍,中国将探测月球14种元素的分布。月球上有很多元素对地球可能非常有用,但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它的分布怎么样,就必须做一个摸底调查。
7 \1 P  n- L5 K; j2 M2 H' V9 x0 Z; j5 \1 f

: V) a2 z, b2 d4 d0 y0 o  探测月壤厚度/ [/ g1 N. @" u0 ]; v
& t$ Z5 F5 {8 B& y1 X7 K
9 e* P; K' j9 a' ]3 W4 X# B
  欧阳院士特别强调说:“第三件事情是从来谁也没做过,那就是探测月壤特征与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现在大家都估计月球上的氦-3可能有100万~500万吨,但究竟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只有一个办法测算,那就是把全月球土层的厚度全量出来,继而才能算出月球的土层的氦-3有多少。”
/ o. |( |! e4 k8 G3 ~2 A. k5 ^% W  y' B

5 G/ [2 S( s0 Z* U3 ^  探测地月空间
/ t  r+ ?  L" t8 H8 b- ~, u* I3 ?3 Y" `9 `5 K( T6 g$ g
$ u1 a) `0 e  d# v' A# G8 O
  欧阳院士接着说:“第四件事情是空间探测,以前通过卫星,我们知道几万公里以内的环境,现在我们到四十万公里那么远去,就要做从地球到四十万公里这么一个地月空间距离的环境监测。”快报记者刘峻
. X5 ?( w/ |9 K( U* }# K    7 `4 F. I; v% ?1 u9 h: ?( Y
, B0 ^7 `; \+ g
  【探月回顾】8 ?, P5 p6 h, j4 o" J2 r2 {% K
' S4 @+ `6 O3 p4 n+ T3 F
  1958-1976年,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0 M5 c$ A1 t( y& A) B: X2 c3 p1 B( w- d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 ^% \4 Y, B) V5 s4 S# h9 I* I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不仅详细说了中国深空探测计划,而且对关键的2004-2017年的探测月球计划进行了剖析。' Q# z/ V) B) U. _
/ b5 k! {. `! s& a' ]

- N4 |, x  D  K8 ]- G  一期:2007年发射; H7 L9 m4 i. C% o. a9 O
, a% A9 ^( v9 W# b
: L* F2 s* t' T* H( r$ Q6 I& I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将在2007年升空。昨天,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射地点已经确定在西昌,时间可能要提前2-3天左右,以确保发射成功。整个工程耗资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 X' @5 Z; e6 N

+ Y1 d* B& d+ `* s+ E5 A7 S9 p& x+ n  e# O: m% D, V( R; J) {

" Z) t3 D/ B, x. s7 R( d# ?  难点:轨道精准控制。2007年的绕月卫星空中姿态应该是这样:“帆板对日、卫星对月、天线对地”,这种姿态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上海都建起了轨道观测网,要求轨道测算仅有几十米误差,这是一期工程中最难的一点。+ e8 p  M5 J# F' q9 E
/ Q$ r' P# c8 M+ B" Z

& I& v( i  t7 ?! O  二期:环境是难点
9 B- U: V+ A0 h: s  h+ T0 r$ {3 G8 G$ ]5 X: c4 |/ E3 s, Y7 X0 G

/ `. g2 V' }/ E1 k  绕月工程结束后,随即到来的“落”和“回”两步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院士坦言,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技术要解决。例如,月球着陆是难点,而探测器着陆后能否“生存”也很头疼。
$ |1 w- ]: i$ b5 a1 r
4 Q4 I, }1 G8 d, }6 Y. G; {1 E9 E# p7 M; Z& Z3 K7 ]
  难点:适应300℃温差。白天月球的温度是100℃以上,阴影地则为-100℃,到了晚上月球则降为-130℃,甚至是-180℃。更头疼的是,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一个黑夜就是半个月,一个白天也是半个月,现在我国研制的月球车在地面上实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经受住月球天气的恶劣“煎熬”还是个未知数。' g1 ]- Q& I! f
5 x% K: ~% i4 H' T9 n! c

! B( G2 w2 g' }  F$ R! n) u  三期:如何飞回来7 X2 N, [: ?* V) [5 T
2 A2 P% N9 _$ O+ z5 H5 X
; ]3 S0 j0 n0 J" Q* w9 k
  三期工程肩负的任务更重,不仅要研制机器人采集月球样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飞回来?欧阳院士透露,在三期工程中,会有一个备用火箭载着仪器飞回,头绪还相当多。# ~( T/ ^# G9 H2 t5 @1 o( }
2 A. a5 c" v1 F; \. F0 x+ S
   
9 k% y1 B. p: l! [' e7 d$ e! `  四大研究:绘影像探元素算厚度测空间3 P2 `7 O. T9 f
    , _9 Z* s  Y' q& d  i0 y# E8 {
1 l1 b. V# y6 e
  如此庞大的工程中,科学家最后要研究月球哪些事情呢?欧阳院士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7 p- w4 m- E7 o0 Z+ y: M  _3 i2 s' b

* Q- B) M* }% a6 \8 Y& R  为月球“画像”9 O; j! ^/ f0 a3 n8 r' z6 ]
! y1 D4 c6 b+ c/ ?+ u% e8 p
& L8 d3 {' N# ~
   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要做一个月球三维的影像图,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国家都要‘交卷’的,同时也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V7 Y$ T& |7 i7 i$ S1 P
0 e) \1 Y4 P5 @0 ^  L2 N8 z
9 r0 C. n  r8 N- l0 Q
  探测14种元素& y# g) D9 H& x; L! P

. q1 C6 t- g2 q3 k# q
' Y! \+ `# l8 h& V  据介绍,中国将探测月球14种元素的分布。月球上有很多元素对地球可能非常有用,但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它的分布怎么样,就必须做一个摸底调查。8 ?: Q  ~( y+ E% O) C% G, K+ g
$ w* A3 T0 W2 ]  A* N

6 C% {( P7 ]3 @) D7 E  探测月壤厚度
; j0 N  c3 `; d3 M, I% x3 ]5 o7 t* R( v- O. O- ?) G" @

: u! X$ S. V3 ]  欧阳院士特别强调说:“第三件事情是从来谁也没做过,那就是探测月壤特征与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现在大家都估计月球上的氦-3可能有100万~500万吨,但究竟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只有一个办法测算,那就是把全月球土层的厚度全量出来,继而才能算出月球的土层的氦-3有多少。”
, ~4 o7 C) a- L* L8 }9 I4 r0 L
0 ^* r0 v, M4 ~" w. D
2 P8 H2 s' k! Q) }  r# C  探测地月空间. n1 j, }/ z  {- }6 {

% u+ @0 H1 A" M; H2 h# d. n7 T' M8 |: E$ }0 j
  欧阳院士接着说:“第四件事情是空间探测,以前通过卫星,我们知道几万公里以内的环境,现在我们到四十万公里那么远去,就要做从地球到四十万公里这么一个地月空间距离的环境监测。”快报记者刘峻: r! t$ {) \+ R5 o- V5 P
    ( _* b) N9 X5 N: t' |) N
/ w0 o" k# p4 u# }0 C) s# S( J
  【探月回顾】
5 h, j" B& N& ]' B
: a! i- z' R1 f* p' G$ H  1958-1976年,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2 k, X: k7 N0 S- J

' _) k; V4 a! |& n% o! T% ]; B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 f* \% i. E6 d( d: x  l, Y4 G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 火星探测方案正在制定
" h' F5 u7 B% g$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现代快报 (11/01 07:46)
: I$ M& @2 v" j  f# w
. j; R+ Q' ?, w( {+ J+ Z0 Z6 `+ d" {5 u9 c/ V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月球探测一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 h: @& m& N( e4 Z! a
- G/ l5 X& g; m. x; V  1994年5月31日至今,国际上掀起新一轮探月热潮,纷纷制订新探月计划。
' g, i9 @# w0 {: q% I+ ]% p! w7 P1 Y
" r& R& {. X6 q# X: D# U
  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月神”月球探测器。5 r% g  i  d: H$ S0 T1 d( L

* ?3 M8 Y: G( D- g, {7 q0 e' z0 L  1994年,美国发射“克莱门汀”1号月球探测器。4 V6 D# j. A2 ]: C4 o9 u

4 L2 q* V7 e0 G' s- r% d5 ?" u6 i  1998年,美国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准备在今年发射“破冰者”探测器。; I* V* v' `, X' C% s" I

: h: W. l% n5 p, |! v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顺利升空。9 U, W: O8 d! s# T
+ k% Y1 F6 R' U* ~' ]& Y% J' I5 Q
  2004年,印度宣布,将在2005年独立发射小型无人月球卫星,2008年向月球发射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月球飞船一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4-25 07:15 , Processed in 0.25175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