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峭壁边缘》展现了保尔森在金融海啸中的角色变换,更披露了金融危机中的华尔街与白宫的种种内幕, K" E" u$ g# [! ]2 W; V! |
7 q! W, v7 P4 ~! Q2 Q; D
郝圣德& O, Y/ N2 Y I& O7 K( A
+ h* n ^% B$ X4 `7 [! n 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在《峭壁边缘》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他出任美国财长的第一个支持者和激励者居然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7 T: N% | s; Z) m! A! b
2 I9 {4 D" Y3 v l 2006年春天,时任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亨利·保尔森意外接到一份出任美国财长的邀请,他思前想后,拒绝了。但他没有拒绝布什总统邀请参加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晚宴,在那里他的思想转折点出现了。周小川将他拉到一个没有记录和录音的房间,说,汉克,我认为你应该接受邀请,我为国家工作了一辈子,而你是有公共精神的。9 F, x# T- H, b- \# \9 I
O# L$ P! }0 G 自由主义者的管制之路
, M. u G. Q1 X
9 {2 ]+ H2 l7 O 在书中,保尔森强调自己是个市场自由主义者,但是在从政期间,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保尔森放弃了这一原则。
5 k6 Y/ [7 ~0 w; S1 c* w
# k! \; w! ~! v# U/ F! o3 c6 W 以极为强硬的姿态,保尔森紧急拯救了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和花旗集团等金融机构。由于中国政府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同时也持有两房相关债券,保尔森在决策之时特别问过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和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看法。在书中还描绘了他与伯南克突袭式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时,高管现场是以怎样的暴怒态度对待他的。 O* U( `" _' y7 C7 C1 Q4 {4 k& s
; S5 o/ Y5 |0 f2 K, P+ g
以单膝下跪的姿态,保尔森游说国会通过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向私人银行投入公共资金,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
+ w( f* m+ o6 d/ r2 b5 {0 K1 N1 T/ E' K# E s$ B" u
以最富争议的行动,保尔森拒绝出手救助雷曼兄弟公司,后者于2008年9月提出破产申请。雷曼兄弟前雇员劳伦斯·G。麦克唐纳写的《常识之败》中,以怨恨的语气指责保尔森见死不救,因此雷曼倒掉,而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 I) r+ T% K5 _) [0 ?; e8 C4 F3 b4 B" ]( S$ w3 j
前不久,保尔森在出席中国博鳌论坛的时候,被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追问的问题就包括为什么不救雷曼兄弟。
* C& v# f7 I4 P, w& K$ S; p# |- G6 k* @3 I0 C+ c. c' Z) m
他回答是,联邦政府的确没有办法拯救雷曼兄弟。而在本书中,他写到了雷曼兄弟应该接受一些私人公司和外国企业的收购要价,这倒是同雷曼兄弟前雇员劳伦斯的看法一致,劳伦斯认为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富尔德没有听从保尔森的建议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富尔德的傲慢态度也激怒了保尔森。$ Z m9 Y( Z; a) |! g
0 m5 G0 {) R5 e) k; \( k
高盛系出于利益之争而有意干掉雷曼兄弟,是中国金融人士议论纷纷的猜测。查尔斯·艾利斯所著《高盛帝国》一书中,描绘了高盛和雷曼兄弟在创建之初情如手足的密切合作关系。李德林在其著作《高盛:干掉一切对手》中也提出,这两家最终分手,后来为仇,雷曼兄弟的倒台与布什政府高盛派系高官拒绝倾力挽救是有关系的。8 A( U1 z1 g/ v8 W3 L: Y4 }
( A. H$ m8 J) I6 U- _
那段时间,保尔森也备受煎熬。就在雷曼公司即将倒塌的那一刻,保尔森向太太坦言:“我真的非常害怕。” 保尔森几乎要服用安眠药,这种有违其基督教信仰的想法震惊了他自己,他马上把安眠药扔进马桶冲掉了。有无数次,沉重的压力使得保尔森不停地干呕。+ Z' d. C4 o8 d, s% K4 ~* J _6 m
# U; z! h! s% a# q; u) G3 b. a% v
雷曼兄弟破产也有自己的原因,在《常识之败》一书中描述了经营管理不善以致积累风险,对冲基金绿光资本主席David·Einhorn作为外部诱导因素也是加速雷曼崩溃的原因之一,他推测雷曼兄弟有高达44倍的杠杆,有形资产损失1%,总资产就损失一半,他做空雷曼兄弟并在电视上呼吁投资者做空,最终雷曼兄弟倒了,Einhorn因做空也赚取了10亿美元。" L0 u9 Y; M5 _3 E5 f" j( K
, | T- V e2 _# T. | 华尔街与白宫
$ Z; V# n0 q) q
) P. e4 i$ O+ j2 [2 |% u% J 在《峭壁边缘》一书中,保尔森描述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包括早期在尼克松政府担任助手时的情景),重点阐述了他在财政部所经历的不同寻常的30个月。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给读者打开一扇窗口,看看非常时期的联邦政府是如何运作的内幕。
! g6 a3 w8 R+ l7 G) v. ?6 Q8 O1 L/ D7 I; I6 ^) q: d9 a" [3 x3 L- i! `
保尔森展现着他的剽悍处事方式,强硬叙述,直率风格,比如“I am a candid man”,及地下操作,临时宣布注资房地美、房利美,以及在高盛时候,直接要求自己的伙伴、联席主席科尔辛“退位让贤”,保尔森说他不能忍受双头模式。4 M0 G1 |% s8 [* P$ W# e7 f
7 d0 C* W* Y9 g0 I+ Q+ J3 n
作为先拒绝总统邀请又返回来要求上任的财政部长,保尔森以清新赞美的风格写了布什总统在他眼中的形象。他在总统晨练的时候见面谈接受财政部长邀请,并提出了强硬要求,扩大权力。布什总统非常温顺地接受了。! w* A8 E0 U2 `1 @; N8 B$ r" K
! k* X, P) s( h8 Z/ Q/ N 他笔下的布什总问一些简单,但颇一针见血的问题,时常支持保尔森提出的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拯救举措。
" J: u5 y) [3 a. {$ ?) X& g+ p( F g; i- E) D8 S. S$ H a
在2008年总统竞选期间,巴拉克·奥巴马曾频繁与保尔森接触,在保尔森眼中,奥巴马是一位能干的冷静的候选人。奥巴马在晚上10点半打电话到保尔森家中,讨论他们正在操作的财政救援政策。但保尔森也失望地写道,自从奥巴马赢得大选日那天起,这种交流就断了。
' U! Z! d7 n# g5 N0 t! O4 E, j j4 [0 |, _; o4 ?/ z K) p
另一方面,背后对人评头论足,并非保尔森的风格,但他显然不欣赏约翰·麦凯恩的搭档莎拉·佩林。: r+ m/ _+ R4 w
1 _% l3 {+ L" K1 n 当麦凯恩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将这位风头正劲的竞选搭档介绍给保尔森时,“她马上就叫我汉克”他写道,“现在,大家都这样称呼我……尽管我们从未见过面,但不知如何,她在电话中的那种腔调让我感到非常不爽。”' F$ q3 e/ W- r
, W( m2 T0 T! C
他还描述佩林问了一些简单的,有些近乎非专业人士的问题,比如佩林在上述电话中说,两房高管的金色降落伞计划会有什么影响,能不能把发给高管的薪酬要回来。虽然保尔森没有直接评论这些问题,但作为一个市场人士也能读懂,这个问题在华尔街人士眼中的低级性。
; J7 _, J' m7 M& E: \+ _, {4 Q: @$ N# d5 |7 g/ k+ H& w1 k
保尔森以有趣而又直击核心的方式,写了一本他的个人上半生传记,同时揭开了非常时期美国政府的权力运作内幕。(作者为本报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