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遐龄从幼年初读唐诗,还处在不求甚解的阶段,就喜欢这一句,至今还写在自制的书架上挂在房间里。去年回老家,故乡的那条江河已经架起了漂亮的新桥,双清亭依旧站在峭立的悬崖边上,俯瞰着崖下奔腾汹涌的漩涡。不同的是,如今人们可以走到桥的那一头,近观这美丽的景致了。十余年前,当她还在这所河畔的中学读书的时候,人们还只能划着皮蓬船,过河费是5毛钱,河流在淘沙船的轰鸣声中散发着工业污水的阵阵臭气,这种声与气的结合,一直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挥之不去。
. z; C3 t5 u( ]3 F$ }7 z3 ^- Q& }7 G* X8 e7 e7 u, o- |
遐龄的奶奶颇读了些老书,会掐指算命,夏日午后得闲,喜欢和孙女们讲解一些她们听不懂的东西,阴阳,八卦,等等。奶奶只有两个孙女,遐龄和灵俏。遐龄的名字是奶奶起的,遐意为久远,遐龄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是奶奶希望自己活得长长久久的意思,可奶奶自己在六十二岁的时候脑血栓第二次发作去世了。妹妹灵俏出生的时候,奶奶让爸爸把女儿送人,虽然那时候计划生育还不是很严格,但是已经是第二个孙女了,奶奶有点着急。爸爸不听奶奶的,把两个女儿都视为掌上明珠。尽管如此,奶奶还是颇为疼爱两个孙女的。遐龄和灵俏从小在开明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的教育下长大,很快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进入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时代。1 U) X& t3 _$ k, x. [$ c3 l4 P
' Y. |& F2 k6 b& E遐龄上学很早,早慧的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初三临近毕业的时候,中专还是高中,成为父母和她自己心中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抉择。身为教师的母亲偏向于让女儿报考中专,以女儿的成绩,进一所好的中专,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肯定没有问题。父亲则没有明显表态,他好像在等待女儿自己的决定。遐龄依旧每天上学、放学,从没见她说起过自己的打算,却在有一天,班主任带来一共三份市一中的保送生考试申请表的时候,遐龄本是班里的第四名,是没有资格拿到这张表格的,但第一名的旦梅报考中专而放弃了这次机会,于是遐龄得到了这张申请表,在没有跟家里人说的情况下,她自己当天就把表格填好交了上去。直到几天过后,母亲才从同事那里知道了消息,有点诧异,也有点担忧,但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 N" L" c0 s. o" t
; e2 v4 t2 X1 f0 T0 ^' e很快就到了考试的时候。对于刚刚经历过会考洗礼的遐龄来说,这次考试很简单,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每门100满分,遐龄拿到了两门184分的成绩,听起来不错,但是在她参考的学区里名列72,正好市一中的录取名额是73,于是遐龄又一次被命运女神光顾,在中考前夕,收到了市一中的免试保送生录取通知书。消息传来,母亲苦笑了笑,开始帮年仅13岁的遐龄打点行李。
. T9 V+ o- s1 [7 I+ J, d
* f' J6 K9 S- q1 h- B两个月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遐龄还不知道即将来临的高中生活意味着什么。13岁的她,完全还是个孩子。邻居的伍老师常常戏谑她:“龄龄,你还不多吃饭,不到60斤的体重,人家一中不要你呢!”于是遐龄猛吃饭,希望自己赶紧胖起来——对比十年后拼命的节食减肥,呵呵,遐龄有点想念简单的当年——“龄龄,到时候把你妈妈带过去住宿舍给你洗衣服,还是带你爸爸?”“龄龄,到时候会不会哭鼻子?”诸如此类的问题,家人、邻居、老师,是常常有意无意的问的。遐龄好像不想去想那么多,她每天最大的任务和同龄的、还在上初中的伙伴们上天入地的玩。直到报到入学的那一天,真的来临了。
* m. B$ u& z$ l: R" E/ K, R, x! \ X& {- h3 L( j% { A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