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那些为创新工场产品买单的人
3 b0 f. \, g; @2 E$ d) ~! I( v& e1 k" a/ \; K x8 t
那些为创新工场产品买单的人 E* i/ w) k. ~1 A7 `$ S! b
创新工场能否取的成功的前提,识才只是第一步,做出创新产品喷砂房是第二步,创新工场这个模式很大程度上的一个关键是必须找到足够多的买家愿意李开复和他的团队中的创新产品买单。
5 d- z( g4 I2 r/ d4 D3 X0 c# e. B+ I& C1 w+ b N- B1 ?& y
这目前看来并不成为问题,在创新工场的开幕式上,郭台铭的出现和承诺多少能说明点问题。' \2 N7 m3 F) v* b
9 @/ V. k3 G. [. W8 q# R! n: q$ z
1 z$ j1 D3 y) L# C0 S% j) Z3 |# O4 j1 q) \& w! F
2009年9月6日晚7点,郭台铭在上海参加完台湾赈灾义演。此刻,已经没有上海飞往北京的机票。郭台铭于是乘坐专机,从上海飞往北京,参加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新闻发布会。“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一定要参加。”郭台铭说。
. |6 ?1 Z1 d/ t' t
- x1 N* f, J" E: T) z6 O3 q; h2 G
" t% d6 R/ X9 {4 Q7 L+ e: L在接受笔者的电话采访时,李开复介绍,他与郭台铭相识在1991年,当时李开复还在苹果,郭台铭来苹果谈代工生意,两人由此相识,并成为朋友。两人之间最近的一次深入交往是在李开复的邀请下,郭台铭率人拜访Google。9 P2 @5 U3 D: m8 ?
; o0 s9 D$ C$ q7 Y18年的交往让两个人私交颇深。当然,仅凭私交就让华人科技首富郭台铭如此大费周折于情于理不合。
' @! O1 \* r/ J V: [# K' U( K) v$ t; ^- b& m0 |6 Y3 `
" V8 A: u! q' F& ?$ A+ p$ ?; B$ r
“从苹果到微软到谷歌,李开复每加入一家新公司,我就会请教技术与产业发展的#x最新趋势。我非常佩服他对科技领域的精确把握和科技改变生活的奇思创意。”郭台铭说。“今天,李开复把自己的创意变成了‘创新工场’。我相信,创新工场将会引领中国未来网络科技的创新。”
4 G$ r. f* y/ s& N. u4 X, C/ Q A; t
9 ^# Z& E& m) [6 ^4 V2 y
! v# K/ I, I* \
7 _% B3 O; f; P5 a4 f% x2 q一句话,郭台铭希望进入上游,入股创新工场让他抢占一定的地利,如果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有划时代的科技创新产品出来的话。对于已经成为全球IT制造业之王的郭台铭来说,多少有进入更高层次更高级别的产业链条的梦想和憧憬,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提供了这种可能。& }7 g) x" j. E$ C
8 {! g* f* Z3 R5 N
7 ~" |' \3 L, W+ F7 X% \3 j$ i# O5 d+ F0 ~8 P l2 Z
不过,Diamond tools,在创新工场的计划中,郭台铭并不是始作俑者,创新工场的第一个投资人喷砂房是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2009年8月8日,两个人在美国加州博克兰的一家烤鸭店吃晚餐,被称为“亚裔创投教父”的刘宇环决定投500万美元——这也是李开复能够披露的唯一一家投资者的金额。6 m6 L1 U0 ` j. L1 |0 p8 U; s) B
' C8 Q- D2 S; k0 c0 o W& j" m
7 l# }: H7 o# H) i, C+ O: Z
; }' k$ g4 R+ }# m7 m) r接下来,李开复找了和他有18年友谊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双方很快达成默契。这个台湾制造业狂人乘专机到发布会为李开复捧场。他也是最早要向李开复一掷千金的人之一。
* _0 P1 X1 I6 ?: E9 B! O$ U6 V1 g+ g
5 I, ]) n1 Q6 b' k* y. H5 C
0 L$ Z! ^! V2 u6 j3 b还有两个重量级人物是俞敏洪和柳传志,那已经是8月20日前后的事。
/ d. v3 a" t( E9 R2 X7 W+ {7 }5 y# v" h( B2 M
* b R0 n7 n0 c
1 u- S) H, Z5 H3 P0 |4 |与前面的投资人不同,李开复与俞敏洪和柳传志都没有深厚的友情,彼此间只不过是那种“见面点头”“互表敬意”之交。在刘宇环的牵线搭桥下,李开复最初只是硬着头皮发了短信约俞敏洪在苏浙汇吃饭。席间李开复告诉了俞敏洪自己的想法#x,没想到聊完之后,俞敏洪就说:“好啊,我可以投资。”
, W7 O9 [; p9 U% H# \. d/ k+ z% R9 i
* ?/ [7 X {! F: d2 j7 m0 n
& \* ~' } {7 x0 G& v( x) B! _
- T. G }! m; L5 |* B柳传志是李开复最后一个见的投资人。那是在柳传志的办公室,李开复阐述完自己的想法后,柳传志问了很多关于模式的问题。两周后李开复得到了柳传志愿意投资的消息。期间李开复还与他的副手团队接触了一次。在接受笔者的电话采访时,李开复提到喷砂房,柳传志对李开复作为跨国职业经理人这个领域中的成功很是欣赏,希望他能把这么多年的产业经验和行业理解在创新工场中的到体现。3 S d) `$ ~: m" `8 |: ?+ ^$ f
相关的主题文章:* _3 R) B5 a$ ?" N' b
6 T7 v+ p4 T# N0 l! ]6 b' x% q* b
5 {$ |+ i$ F; F" |0 M. O( s
最后周鸿祎调侃到
# h6 s( I7 a9 N7 U7 d% f _6 ` * i4 G9 J9 H- u& ]
就看经营者如何经营人心了
8 j4 d4 L* i. c1 `* Q ) }. t5 w, Z U. H/ ]2 J/ e4 \3 e
上一次是阶级: H0 a* l, Y+ x4 B8 l1 R7 i
3 M) _0 m3 P9 |$ z
这一方面反映出摩托罗拉产品战略的缺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