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8|回复: 5

[加国新闻] 孩子老人和自己:谁是移民的受益者?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3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点心' n1 e4 D) m  [% }' d1 b
当年出国的时候,我好像没有考虑过什么为了下一代的书包轻一点的问题,似乎当时最典型的想法就是外国比中国,感觉只要是外国,连邻国的越南都是好的。当然还有一个很遥远的梦,比如能开上自己的车,住上自家的独立房什么的,而且带着一种不现实的想法:只要我肯吃苦,能吃苦,就一定能成为人上人,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
. N5 q8 ]( F- c5 {# l/ r2 A$ O( N# Y% f& ?
出国后才发现满不是那回事,要面临许多困难,而且很多时候吃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是当年出国是自己选的,怨不得谁,于是就把自己的失意收起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时常对儿子说:你要努力啊,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有一个更好的将来,我们可不能白做牺牲啊。 * w9 R: S" y  l# _$ p1 k7 E
6 L$ n" ]+ u1 i0 F
移民真的是第一代辛苦,第二代得利吗?其实不然,虽然我在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如何生在水深火热之中。其实自己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适应新的国家,学习新的谋生技能,力图站稳脚跟上了,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去痛苦。再加上我带着成熟的来自原住国的文化,固然我在慢慢向主流靠拢,可是我并没有多少因为文化的差异而过多挣扎。
& q3 C  e9 _3 i, c) Z( V6 V2 d) B/ f4 A- ]" |3 t
在我看来,虽然适应新的文化也给我的生活带来难度,可是这困难远比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儿子要容易得多。 + l0 o; N, R4 r- e; b7 a! ~8 ]

5 v5 J+ L- @+ M! x* Z9 r" M事实上,儿子的挣扎从他入学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他本性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喜欢用拥抱表达感情。可是第一课他要学的就是“No Touch”,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唠叨最多的就是他喜欢碰别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化,他已经基本上是一个外国孩子了,除了长着一张中国脸,他的言谈举止完全是西化的,彬彬有礼,却永远和你保持着距离。 * Z- W1 J/ k4 b
- Q: V# z) F/ e9 H
我不知道他形成这一性格经过了多少挣扎,我也不知道究竟该喜欢这种有时候甚至是冷漠的西方绅士风度,还是更怀念他原来的热情。 " J1 }  l! }) H  A
! o3 |" F5 G; L1 y6 P* j3 Q
如果儿子单单改变的是外表倒还罢了,实际上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困惑和痛苦也在增长。对于我们这一辈来说,生活中的大小琐事,还是遵循着从小到大带来的习惯,看问题也多半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又因为带着生长年代的烙印,把吃苦和节约作为美德。
/ d. Y$ [% j  D" _9 k# u6 A: f
* Z2 C( q1 D% P, g5 u# w4 Q7 L: z在家里,儿子随的是我们的文化,然而当他年纪变大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的时候,当学校和社会对他的影响越来越深的时候,这种文化的冲突和夹击就变得越加明显,以致于有时候他要痛苦地大喊“我恨这种愚蠢的中国文化”! 7 x4 L! Z$ w& Z7 v
6 w3 G3 Q( c: T  g
儿子因为来得时候小,没有语言的困扰,学校的功课他也能应付得来,我们所提供的生活虽谈不上富有,倒也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不至于让他有太多自卑。因此,他的时间和精力就全在中西文化的平衡上了。 ) f, V+ E' A3 R/ F9 Z
: k0 B  R0 L/ R& {+ u
我不想简单地告诉他哪一种文化好,结果弄得自己自相矛盾。比如如果我说西方的好,那么为什么他还学习东方文化?如果东方好,那么问什么我们要出国?或者更进一步地同他讨论种族问题,白人好看还是黑人好看?因为无论哪种文化都有利也有弊。
% V, E2 R- O! _- s/ w7 I- ]: {$ O7 \0 l/ D
儿子的这种困扰待他长大了就会好些吗?恐怕他还会再次遇到难题,情绪上会象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有的时候为自己是中国人骄傲,有的时候有会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受到困扰,两种混合的文化,或者还要加上我们这多少也有混合文化的父母的教育,使得他在两者之间漂移。
6 o) w+ V1 h  O; ^4 X+ N
- o# t' K9 ]9 M* B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应该大于我现在所受的苦吧?我的苦因为太忙,因而不觉得苦,而他的苦,因他生活中没有经历多少痛苦,故此变得更苦。移民这种扎根的苦,一直要到第三,第四代才会摆脱。因为第二代已经把根扎的比较深,而文化的传承也因为第一代的逝去变得很弱,他们就会把这里当作自己真正的家了。 ' ]" ~' S$ P: }  Q4 ~5 k9 t8 x

* |6 m  A8 |, M3 @这样说来,孩子并不是我们移民的真正受益者,那么父母是否是受益者呢?周围有不少朋友移民后都把父母甚至岳父母办了过来,他们住上几年,就可以拿老人金,申请租金相对便宜的老人公寓,享受这里的福利待遇,让国内的老伙计好生羡慕。可是且慢,这些老人真的快乐吗? + T1 E  S# i2 ~# I& J& N; C
) }% K7 e: l; ]3 C' T# G4 ?4 U
中国的习惯是小辈和父母住,老了可以照顾他们,条件好的还可以给他们请保姆。可是这里呢?那些与外族通婚的人就不用说了,他们恐怕是无法接受给老人养老的,就连那些百分之百的中国家庭,也都倾向于父母老了就住老人公寓,老人院,然后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看看,平时打个电话什么的。 0 e( {( [1 U0 C" o

! k9 I  p: U+ v1 F工作这么忙,压力这么大,有多少人敢把一个不良于行的老人放在家里呢?长期请一个保姆?恐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移过来的父母,在行动方便的时候是有一段好日子的,但是到了最后的日子,恐怕思念的还是老朋友,老环境和老文化了。对于那些为了不拖累子女,坚持要分开住的父母,这种思念只怕又深了一层。   y# E* m1 C* l) m( i$ M( H. N

& j$ V+ j9 q7 @- M' Z! }6 c既然父母,子女都不是真正的受益者,而作为移民本身也是时常感叹日子艰辛,岁月如梭,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留下来而不回去呢?
  L6 a- Y+ k9 e$ m5 b. a6 r( P+ o( I1 w: w+ `8 q* V
我不了解别人的想法,但就我和周围朋友的看法,尤其是女性,我们还是喜欢目前的这种生活的。空气,水源,食物,交通,卫生等,相对要好,尤其在自己有了一份不差的工作后,越发会喜欢这里的生活,我们很满足。然而对于大多数男性移民来说,特别是希望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在国内发展,最后却为了家庭,为了能让妻子快乐,他们还是没有轻易选择回流。
0 W& |2 B: v; I: R; u' S: p6 Z3 s+ m2 n; S+ P, j
谁是移民的真正受益者?谁是家里压力小,生活又相对无忧的人就是那个得利者。
鲜花(17)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句明白了, 是家庭主妇是移民的收益者. 哪天我也写一篇, 论家庭主妇在加国的得失.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4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家庭煮妇,我咋没觉得我得利了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6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21 22:43 , Processed in 0.1692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