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冬春 + M: c) x( c9 z& e+ C" b现今的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很雷人的观点:大量吸收移民,不但无助经济的发展,还普遍拉低加国的生活水平,对国家的主体、文化和社会结构,都造成负面的影响。同时还主张限制移民数量。 对此"惊天之论",很多人给予了批驳讨伐。但为什么这样的观点能很有市场?是因为加国可能真是不需要那般多的人,甚至不太需要人才?) K. L- T4 l( b/ ~2 ?9 b
( F, ?% n2 h) b
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背反现象":加国在世界各地的官方移民受理机构,用极庞杂的高标准、铁要求来筛选移民,尤其是大量的技术移民,什么博士硕士,起码也得是个大学生,应该算是人才了,仅凭这条标准,就说明选择的移民是人才而不是蠢材。但是,等到这些做为人才的移民合法地乘着飞机进入加国后,那些各种各样的筛选硬指标被迅速的告知"统统不算数,狗屁都不是",而要"重新再做一遍或几遍",简言之就是至少要有"加国文凭和经验",否则一律免谈。0 c! S3 P9 r i6 j* X5 Z1 A
, K. A c$ Q6 @/ S( C. c9 D5 K作为技术移民,大多是拖家带口,已经是几十年的修炼工夫,才变成人才,听到"重来"的回答时,容易吗,只感"头晕",既然被强行要求"再做一遍",也无计可施,因为已经"下了飞机上了船"。问题是,实际的加国,专业人才不是"个体户",而是由各种各样的"行业机构"编织而成,大到上天入地,小到拉屎放屁,都有"行业机构"控制。要进入专业行当,就要加入这些机构;而要加入机构,就要完成这些机构所制定的标准;要达到这些标准,就要在这些机构的"指挥棒"下,"再做一遍或好几遍"。而作为专业标准,本无可厚非,在地球上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可能只是小部份,"再做一遍"又何妨,就象西半球盖茨造的电脑,与东半球的标准差不离,或是象在南半球医学院已学了人有几块骨头,在北半球也应是一样的,总不能多出几块吧。可是,有些行业机构硬是整出很多"不一样",就连"发音带有丁点方言"也是一条被拒绝入行的专业标准,这种行业机构的所为已是霸道得连黑社会的样式都不存,因为黑社会还讲"杀鸡饮血开张,不论来自何方,为了共同目标,都算同伙一帮"。) r3 b1 F6 k'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