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裁决不会受到民意的影响的。能否影响其他执法版主的观点态度,就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了。我想我已经给出了很多解释,既有理论上的说明,也有举例说明。如果仍然不认同我的看法,请看下面的例子:8 W% }, S' U2 I0 g6 g! [! k
1、鲁肃决定在宴会上一言不合就发出杀人信号。(可见一言不合就怎样是一个可以预先计划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性格)
# q2 X U6 h. r- y
1)新梦你的逻辑有严重的问题。问题在于,你的逻辑必须在你特指的语境里面才有效。而你的特指的语境本身就不成立,在三国演义里面,鲁迅确实布置了一个“鸿门宴”,这也确实是个行为,但鲁肃决定的是“发出杀人信号”,无论言合不合都要杀人,而不是决定“一言不合就发出杀人信号”。可见可以预先计划的事情是杀人,这个例子无法证明一言不合是预先计划的。事实上,整个过程也并没有出现一言不合的情况。; R3 h% F4 M6 }. T8 `5 ^% v
: x% Y3 c. m1 x6 a0 o
2、鲁肃命令刀斧手一听到摔杯的声音就杀了关羽。(可见一....就...是一个行为,而不是性格)
) s2 y2 G/ u# Q9 ^0 W2)这是新梦你逻辑的第二个漏洞。你找出一个存在的例子,就无限推广。打个比方,新梦举例"关羽的赤兔马是红色的"得出结论(可见马都是红色的);小黄承认赤兔马是红色的这个例子是正确例子,但反对将一个个例无限推广,因为你没有证明所有马都是红色的。 8 ?! b9 l+ a6 z. g; h- N2 u) ], P2 W
同理,你找出一个“一....就...是一个行为,而不是性格”的例子,这个例子本身是正确的,但你不能够证明所有的“一....就...”都是一个行为,而都不是性格。/ u: r9 V. m* q# |
# b) g2 q. f5 I证明一个案例的存在,和证明所有案例都是这样,是很不同的。不知新梦能否理解这个意思。4 r- l v+ {8 z" x1 l% {
7 _( T8 |1 F, x' b M% y2 M
3、一有烦恼,鲁肃就挠头。(一...就...,表示习惯性动作——规律,而不是性格)
1 j" g Y8 [$ ]0 \8 d7 p& D' P: u
习惯性动作和性格相辅相成。动作造就性格,性格导致动作。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1 W' d* V! H2 O! q# d/ D
! i9 _+ \ {. ^' [5 o"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