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 q& r2 r: S' E------------代序 2 H2 t' q3 u' c) a; P; @; P D
出国半年有余,闲来无事总爱搬弄几下文字,留学生活毕竟清苦,和自己笔谈也成为一种享受,居然友人相邀,劝我将这些零散 文字总结整理,也许有网友会感兴趣,荣幸之余,自然不敢怠慢。整理当中,看到有趣的地方,也会哑然失笑,原来出国留学竟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 T v! @6 s; i7 ^0 t5 ?9 V* _8 {7 o8 P) T
' ~- I$ A" b& w9 B7 A9 F我是个无甚追求的人,又好凑个热闹,凡事随波逐流,三年前随着考研大军混进研究生队伍,然后又随着飞跃重洋的队伍跑到加拿大来看风景。随着随着,居然念起了博士,自己都没想到;居然出国念书,所有人都没想到;居然念的是理论物理,恐怕老天爷都没想到了。 1 }; W+ j* [6 Q2 z' w6 ^# D9 M( J
2003年8月某天,在机场狠狠的哭了一鼻子之后,我踏上了北京到温哥华的航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心情十分复杂,紧张加上失落,紧张是因为鄙人的英文还仅限于礼貌用语,再多一点就不会了,失落是因为毕竟,每个出国留学的人都希望去加拿大南边的那个国家,退而求其次,失落总是难免的。 ' X6 D2 Z% t! ~& Y% _. v/ O
在太平洋上飞行了8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了陆地,阿拉斯加的山,阿拉斯加的雪,清晰可见。飞机从北向南飞,眼中也渐渐的有了些许绿色,但还是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当第一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公路时,我被告之,飞机将在5分钟后在温哥华机场着陆。原来加拿大北部是也是如此的蛮荒,并不想我想象的那样奇伟。下了飞机,我下意识的往南看了看,希望能看到西雅图的影子,却只发现无边的草地。 7 C9 l1 S- e6 i2 z
我的英文果然成了问题,在过关时耽误了不少时间,我就顺理成章的错过了到Saskatoon的航班,于是被告之,你要不就在温哥华呆一宿,要不就现在飞Calgary,从那里赶下午5点到Saskatoon的航班。我选择了后者,毕竟“人生在世一百年,会当纵横九万里。”,多走些路咱们是不怕的。这个选择使我后来的旅途充满了乐趣。飞到了Calgary后,居然又错过了到Saskatoon的航班,说是没座位了,但据说明天早上还有一班。只好到旅馆休息。在此期间,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个加拿大朋友,一个中年妇女,Saskatoon人氏,有很强的家乡观念,大肆向我宣传,Saskatoon什么都好,人好风景好空气好。尤其是一种叫Saskatoon berry的浆果,味道更是好的不得了,虽然她说的我完全听不懂,但通过她的形体语言,我理解其美味应该是超过人参果。 3 D& h7 o+ C X. _0 v3 [
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机场上飞机,机场是没有登机通道的,机场设施和国内长途车站一样,拉开门,自己走。可笑的是,居然上的是一架螺旋桨飞机。顶多只能坐30个人,有一个乘务员。当时我奇怪的想到,当年周总理把降落伞让给小女孩,可能就是在这种老掉牙的飞机上,这个想法不吉利,赶紧打住。飞机上坐定之后,发现身边的女士居然就是昨天在机场认识的那位。一路继续向她听她介绍Saskatoon风土人情,期间还在她热情的推荐下,喝了两杯Saskatoon berry汁,味道似乎也稀松平常。
/ [& C' ~$ b) d# t9 |7 H当我第一步踏上Saskatoon土地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什么废话都别说了,你已经来了,从现在开始,你再也不是能在北京胡同里岌着拖鞋,光着膀子,拿着瓶啤酒,到处晃荡的人了。你再也不是整天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考虑,只知道看球的人了。实际上,我的家族是个书香门第,我的这一辈孩子,大都出国留学,目前移居美国的总有一半还多,我是最后一个出国的,以前也是被看成没什么前途的一个。毕竟我自小离家,在姥姥舅舅身边长大,书卷气是少了一些,小时侯读书也很差劲,但打架也不行,总之是一无是处,做不了好孩子,坏孩子也看不起我。但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毕竟也迈出了我的第一步,尽管不那么显赫,但那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要尊重我自己的选择,无论这条路多么曲折,我必须自己走完它。中国已经在两万里之后了,除了自己,并无别的依靠。想到这里,豪气万千。就在从飞机上下来,到走进侯机厅的这几十米,心中像放电影一样的想了这许多。 ! z% S# F) y% F8 U2 j6 a- g
进入侯机厅,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个日本女人在那里等候,我知道那就是Kaori,我的导师。而且我也知道,这个人将对我的一生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 q. R" Q( F5 ]+ W
Saskatoon,我来了!
+ u) }5 X; l$ o( Z7 k----是为序- K, A. m" l, m6 S- X& W0 i4 S2 Z
& m; w5 k- s6 e. Y2 W良好的开端 1 e8 W: m1 x2 ~ \3 y2 }% S
今后决定写周记,把这里的点滴记录下来。今天是第一次。
- v1 ^4 ~6 m& g3 W7 @; b$ P7 n# U3 ?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周围环境:
0 b: R* q4 T1 X, D7 g1. 地点: 7 Y( f! n" O% v! g- X. s
Seager Wheeler Hall:我的宿舍楼 5 b8 I! }* w) N% Z9 A
Physics Building:我工作的物理楼 + m ? L+ e* |8 Y7 |$ ^
Superstore:买东西的超市
* L7 w( p0 L! z( z# t9 F2. 人物: * W0 s! @# E0 \" m( t
Kaori:我导师,日本小女人
: J/ Y! ~1 z }9 j8 ^Hirose:电动力学老师,日本老头,加拿大院士
' M8 a( L7 j' g/ o5 ODick:量子力学老师,德国中年人 , Y% t: @2 i& r% ~
Kay:一个屋的研究生,德国人
9 y/ t& G" G0 Z' C: P! S) @Brain: 一个屋的研究生,加拿大人
4 |' O9 h' E1 U& F( y: D7 zAngie:管TA的女人,加拿大人
" T) k6 x* m( ]8 NMitchelle:系里的秘书,加拿大小女孩
5 r9 K: R+ e7 a! g5 v成然,张东,:同宿舍的,计算机系的硕士,中国人 6 L' K! X( Z# M$ E8 O; l
刘军:同宿舍的,计算机系的博士,中国人 , L) r/ v9 N$ e9 } G
刘长风:同宿舍的,MBA,中国人。
" L2 y5 p8 T9 ZK: 同宿舍的,计算机系的本科生,新加坡人。 - c- D( ?: h% `2 r% K& L
正文开始: 5 z7 J8 }: M: g! g& |- D
因为窗户向东,每天都是从刺眼的阳光中醒来,然后是跑步,从宿舍出发,跑过一个街区,穿过那条著名的河,到达Downtown.。河边风景秀美,是一人高的小树林。到这里就停止,慢慢的走过去。树林里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鸟,鸹躁个不停,有时在树林里还能看到松鼠,傻乎乎的见人也不躲。沿着路边偶有一些雕塑,刚开始时很好奇,驻足观看。现在也觉得无它。
; L5 A+ T: T; |4 I在树林里活动活动筋骨,想一会今天的安排。就再跑回去,这时候街上的车就会比较多,可惜没有一辆是我的。回到宿舍如果时间早,自然是玩一会MSN,和在北京的媳妇聊一会儿。一般来说她会在镜头前做几个丑态,令我胃口打开,于是吃早饭,上学校。 5 v3 Z* F( E8 r
骑着我10块钱买的车,风光无限地来到办公室,那帮Shit肯定还没来--中国人就是比外国人勤奋。上午就在书山中度过了,因为很难,至少要说100个shit,不过发音没有Kay那么好听。
1 ?7 }& g3 r% z2 ]中午回到宿舍,在别人做饭之前先把饭做熟,一是怕人多了抢锅抢灶,二也是因为我做饭太好太打击别人。下午不出以外的话还是书山,还是Shit。回家时就不骑车了,要到草坪上坐一会,看看橄榄球队的训练。我总想有人来问我感不感兴趣,我也想打。可是就是没人来问。 6 f+ i1 b( X' i) _, N
晚上安排比较自由了,看不进太多书了。这边一到晚上学校里一个人都没有。全在过小日子。空空的物理楼,就我一个人,这时候心情很放松,在屋里干什么都成,一般都是脱了鞋,光着膀子呆着。不过有一件事始终没敢做,就是在屋里的水槽中小便,要在中国,99%的男理科生都会那样做(女生限于身体原因,并不是不想)。加拿大的小便池比中国的高,我还刚刚合适,如果是170cm以下的兄弟来,可能就不那么体面了。由于晚上老在办公室待着,居然认识了打扫卫生的老哥。这就是这段时间一天的基本活动。
7 s: [8 {. R1 K+ K* S# n0 A& k再说说今天,今天是第一天上课,下午1:00上电动力学。在上课前,着实费了一把劲。这学期开了两门课,找了老师后都让我去买书,说让我买书的时候脸上都有犯罪的表情。这边买书就和抢人差不多,如果都买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了。在中国,也就是淫秽书籍还比较贵,教材是最便宜的了。所以,我决定去图书馆借,居然全都借到,一听可以保留一年,狂喜,想买书一说真是无稽之谈。结果今天早上就接到图书馆的Email说让还书,原来是你借了书后如果没人再借你可以保留一年,如果有人借就要在2周内还。无比郁闷,跟Kay一说,先是Stupid,Shit的骂了半天,我说你丫先别骂,有辙没有。他说有辙,你丫还书的时候马上就借,让那厮2周之内也还给你,跟没说一样,还是搞不到书。后来就只能去复印了,也和抢人差不多,没办法。
0 s' K% r. ?& P. w不管怎么说,1:00总算是坐在物理楼的128房间准备上课了。一共有8个人上课,全是白人。和一个哥们简单聊了几句,知道他是搞等离子的。我说我念博士的,他说你生猛呀,我心说我呆会上课就不生猛了。说话时偷偷看了一下他的胳膊,毛和我的头发差不多密。这里上课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基本和中国一样,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记,没人问问题。旁边那哥们老看我笔记,可能是我用红黑二色同时记,加上笔记本比较土,让他觉得好奇。
- I$ q! _1 _2 b老师是个日本老人,院士,颇有大家风范,先介绍了将近20本参考书,然后说可以在书店找到,还是等于没说。然后他说,怎么这么点人,我以为很多呢。我心说,这些人都是不怕死的,当时Kaori跟我说,此课为物理系暴难之课,做好心理准备。 . n0 l- [' t- Y5 ?7 T6 \
老师上课从来不看下面,始终把视野放在讲坛和课桌之间。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对于我来说,由于他的口音我基本听不懂,故他的这个姿态正应了一句俗语:王顾左右而言他。幸亏我提前预习,知道他是在照着讲义讲,才能跟上。居然从高中库仑定律开始讲,我一听很有自信,全会呀。10分钟后,已经开始过渡到大学电磁学的内容,我感觉这也太快了吧。在过10分钟,已经是电动力学的电多极矩了。按着速度,下节课估计就是高等场论了。牛人讲课真是到了无招胜有招,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境界。
o7 a1 ^. _6 R课上还说了一下期中考,期末考的事,居然是拿回家做,24小时完成。到时候如果不会,还能找位电动学的比较生猛的哥们帮帮忙,一笑。Kay也上这门课,但我看他一直在后面喝咖啡,肯定是牛人。
G! R# m2 E8 P# d- J; c老师居然提前下课,我都不知道是下课,还以为是课间休息,一看他拿着讲义溜了,才明白过来。老师一边出门一边问,有问题没有,问完了人已经在门外。不知如果真有问题该当如何请教。老都走了,我也走吧,回去和Mitchelle交涉了一些选课的事,就回到宿舍。 , O' Q6 S/ p; T* l$ \
宿舍里碰到成然,他说他也上课了,我说你丫能听懂吗?他说听懂了一句,我说,牛人牛人,居然听懂了这么多。他的老师是操保加利亚英语的。还有更次的,刘军都不知道今天上课。不知道这边逃课怎么办。好,今天先写到这里,下周继续。
2 k' x1 N& k* Z
6 S* |! F9 O' K9 X# t+ ]* M( ]6 `9 h6 |/ V
0 S, _7 T' @5 c; W3 X) Y1 T) q忙碌的一周
/ l) I- V* W" I$ i, s' n从这周开始,真的是开始忙碌了。上课的内容很深,感到和国内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且老师也是点到为止,你不会就自己去想办法。没有人关心你的感受。现在看来,国内上研究生真的是太舒服了。在这里,就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是一次做很多,以后就热着吃了。还是说点好玩的吧,讲讲这周来的新鲜事。
0 C/ w( L0 t" e6 H'先生,你这么做是违法的' 4 \ ]7 i0 O/ i" ?
还是书的问题,这周一,由于借的书被recall,而买要100多块钱,所以我打定主意去复印,虽然复印400多页像个傻瓜干的事,但也是唯一的选择了。于是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的复印店。接待我的是个挺和蔼的中年妇女,一听到我的来意,便露出了一丝不快。然后解释了大概5分钟,说在加拿大,出于对版权严格保护,复印整本书是违法的事,一般说来,只能复印作者指出的不重要的部分,即便如此,一本书复印的部分也绝对不能超过10%,所以,她对我的要求无能为力,但鉴于我可以复印10%,她可以卖给我一张复印卡。不得已,买卡走人。回到办公室,几个哥们都在,我把情况一说,Kai说,复印整本书的确违法,但你可以每次复印一章,多弄几次,不就不违法了吗?看来德国人原来也不傻,但还不够精。何必要多次复印呢,一次就搞定。就说有10个人要复印,1人复印一章,我只是替他们来复印,替人复印又不违法。还是加拿大人Stephen老实,说其实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保证不违法,就是到网上去买书。我想说,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何必要你提醒,这不是怕贵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人的思维差异。如果是日本人碰见这事,没准会抄一遍书呢!后来,我找了家小复印店,还是偷着给复印了,花了12块钱,复印时胆战心惊的。中国人的形象就是这么给破坏的,不过没办法,没有钱就是没有钱,打肿脸充胖子到是能保住国人的颜面,但是客死他乡的就多了。 5 }) S9 N* C: @8 a$ w! T, o
$ }4 p9 g2 H1 B9 [! |'Nice Shoot'
- w; a. n4 {9 ^ v- X& W; f: Y6 l+ M9 ]* q( R
# ~. v) v* u* ~; F
周末是大学生体育联赛的比赛日,下午路过体育场,人山人海。原来,这里有一场西部大学生橄榄球联赛的主场比赛。以前知道在北美,一场大学生联赛的比赛,对于一个小城就是一个节日,往往万人空巷,去体育场助威。今天眼见为实,果然如此。球场里面已经坐了8成的人,大多数穿着绿色的写有"Huskie(学校球队名称)"的套头衫,大呼小叫,地动山摇,这时比赛还没开始,场外还有许多的人排队进场,其中至少有一半都不是学生。看台下面是一排小摊,一排大胖子厨师在制作热狗,汉堡,烤肉什么的,同时出售饮料。几乎人人都要买些吃的东西,边吃边看。有些人则自带烧烤设备,在体育场边上搞BBQ,要说也是非常自在的一个下午。旁边的球场就冷清许多了,正在进行一场女足比赛,围观者尽是些老年人,坐在椅子上,腿上还盖着毛毯。非常有教养的样子,比赛结束还鼓掌感谢球员的演出。这周实在太忙,要不然一定要去看一场橄榄球,等以后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