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47|回复: 38

基督教和佛教的对比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1,基督教是有神论; 佛教是无神论。7 x- ^; \& y, a
2,基督教讲人得救出于上帝的恩,是因着信徒的信; 佛教讲超脱生死是靠个人修行。
7 r: w. Q+ x4 u1 k  t, f1 [$ B3,基督教只有天堂和地狱;佛教有六道。
9 i9 q% F% V) K: J/ E4,基督教讲这个世界是败坏的,其根源是罪;佛教讲着个世界是苦,其根源是人的欲。! P6 C- j$ g2 m, i/ l/ ~6 M
5,基督教讲要向上帝认罪,悔罪;佛教讲要去除欲。" T& q9 Q. N8 i/ O' n0 y8 v" c
6,基督教的教主是耶酥,是神;佛教的教主是 釋迦牟尼,是人。6 H9 q) j0 f  n; _! m) B8 R/ y7 s
4 u# y, G8 W" N" S5 I$ O' r# V
欢迎大家补充和更正!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讨论,这个问题不简单,还是一条一条来吧。6 t2 r, h* b0 m7 o9 \8 m5 S$ H

1 t# L) }7 @, j- T) @$ C) h先看最后的,第6条
! Z' g" R' [& y  F# e3 e( H6 c5 R! z. F3 V* w
基督教的神、耶稣等属于信仰内容,不能说是“教主”。个人认为,基督新教的教主,有据可查的,似应以保罗为教主。$ Z/ K% l; R/ W# D; U1 `

1 G* s( k8 N5 Y* C, _佛教的教主,有据可查的真实历史人物,是释迦摩尼,也就是佛。佛有法身、报身和应身。关于佛的三身,解释很多,现以十地经论等诸经所说之三身为例:(1)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之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称为法身。(2)报身,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相好庄严之身。(3)应身,顺应所化众生之机性而显现之身。! k9 ?  y8 @8 c5 h/ {5 b
- l6 O+ t/ Y, ?
人们所见到的佛,应该是应身佛。西游记里那个神通广大,金光四射的如来佛,应该是报身佛。至于法身佛,一个没有成佛的人,是很难准确想象的,和基督教里那个人格化的,经常发怒的神不一样。普通人想象法身佛,好比瞎子想象颜色,是想象不准确的。
鲜花(49)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有人比较过了。大家接着在那个帖讨论吧。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个啥呀!有啥子好比的? 7 t1 ?; u+ f( j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 Y1 @- N' E8 X无论信什么教,都一门深入,脚踏实地地修自己的慈悲心,一点一点地改掉自己的
% j* f2 {! l+ \缺点,力所能及为众生作一点实事,不比在这比较来比较去好么?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 q4 \; P- x$ @0 Y) L9 n* W5 K3 E" N  N) _
不过对比的还是挺准确的, 基本的区别就是这些,但关键还有修持和行证的方法及原理大相径庭。没必要比较。生命短暂,赶紧修!哪个修起来都不容易。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作了几件好事?!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一份贴子,可能有些偏向佛教, 但我认为基本正确。

一,有主宰,无主宰。
  Q- P( @/ P' s# O    基督教是有主宰的——上帝。只有他是主人,别的都是羔羊、奴仆,甚至连奴仆都不算,比如动物等等。- t7 r) B( d$ ?% B6 D0 p, X3 F
    佛教里没有主宰,要说有,就是规律。佛只是老师,告诉你规律和方法,他不能代替你做任何事情,也不能改变你的命运,因为,你的问题只有自己能解决,你是自己的主宰。4 m5 E0 z5 F6 e, e
  二。有思考,无思考。) r. f% L3 ]5 Q8 E1 I
    基督教也不是没有思考,而是思考了也没有用。你只要接受就可以了——把一切都交付给主,让主看顾你。; z) ^, k1 N1 z( @2 a6 L  P
    佛教则是,一切都要是你自己思考的。除非你用另外的方式,比如念佛法门,但是,那只是让你换一个好一点儿的地方思考,到了所谓的极乐世界,你还是要一点点做起来。
6 j/ |* q* \1 j2 K' ]# p3 B' _  三。可探讨,不可探讨。* S( ~: X" x, G& D& M! W/ P
    自然,基督教是不可探讨的。这里的探讨,不是指教义的辩论,而是指根本立足点——上帝。有没有上帝,在基督教里是不能讨论的。你只能接受,不然的话,什么都无从谈起。
9 f. Y  Q5 @. t; }8 L$ \    佛教里,你可以随便质疑任何问题,世界你能想到的,没有任何禁区。; {; R; q  [1 G1 e2 n# Q8 S
  四。平等,不平等。1 H' l+ H. c- \$ [
    基督教里,其实没有平等一说。你和上帝、主永远不可能平等。因为你是被上帝造出来的,他是主人,你是什么?- e) m1 ~, c' B& P8 I& O& o4 ^
    佛教里,众生平等。不只是人和佛平等,人和动物,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平等——科学昌明到如今,也还没有这么高的思想呢。0 _; G, {- \: ^  S" u
  五。有智慧,无智慧。
. W# m. a, n4 Z/ [( l! Q" v    基督教里,你不需要有智慧——只要“信”,智慧在上帝和主那里——当然,这里我们不探讨主和上帝的关系。
  c3 ?$ w0 w2 \4 Z    佛教里,一定要有智慧,求的也是这个智慧。而且智慧不是别人给的,是你自己本来就有的,。别人给你的只是说法,要变成自己的智慧,要靠你去实践,去发现。
0 j' F; c0 @& F% N! q  六。排他,不排他。  ~0 E& I: ?/ \$ O+ B
    基督教排他,除了上帝,你不能信别人,他是独一无二的真神。信了他,按道理,你就没有再学习其他信仰的权力了。
0 j# p7 }: g6 [! T* p% v( V2 Q  A    佛教,你可以随时学习别的,和佛教相比较。喜欢别的,你就可以改信,什么时候不喜欢了,也可以随时回来,没有任何问题。佛教也从来不说别的信仰都要消灭之类的话,共存共生没有问题。# t. n% P; ^" U1 e7 w
  七。自由,不自由。
! C5 [+ F& @5 |" s9 s; c, ?! X/ _    从前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大型搬家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Wow, 太精彩了!

无话可说!!. e- Z# m) a" U  ]

( V# r  m, B& W! L5 p0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同一个人的贴子(回答别人问题, 同时也比较了两个宗教)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问题一:“佛教敬拜多神,如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可是按照佛教的教义,这叁位不是神。观世音菩萨尚在修行地位,阿弥陀佛则是千亿万佛之一。佛教中最尊贵者,当推释迦摩尼佛祖,但释迦佛也不是神,而且他并未让世人把他当神来敬拜。因为按佛经说,佛与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禽兽也可成佛。彻底说来,佛教是无神可拜的。结果,有佛教祖师把佛像劈开烧火,并宣称自己就是佛,自己就是宇宙间最高大的。可怜,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 |5 m) C: F, S/ ]
  第一,在佛教里的神的概念,和其他宗教是不同的。佛教里的神,基本上和人相似,也有生老病死,也有苦恼,只是比人幸福一些,能力强一些——类似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别。2 C* A+ C. S% B1 c) K
  第二,佛教里没有谁最尊贵。既然平等,就是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做到和佛一样。释迦牟尼佛也只是老师。" R9 e# x+ g8 f" _! q
  第三,祖师烧佛的典故,是唐朝的丹霞天然禅师,因为天冷就烧木佛以取暖,除了实用的原因,也有破除执着迷信的用意。至于宣称自己是佛,应该不是他说的。别的祖师,说过类似话的不少,但佛教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我也可以说自己就是佛,没什么大不了。* a  X: j" _0 k+ |1 r& c
  第四,每个生灵都是宇宙里最高大的,也都是宇宙里最渺小的。大家都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可怜的。如果谁因为信仰,觉得自己低贱,我不反对,但是请别把我加上:)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8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上

问题二:“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有计划,有目的创造的.佛教看世界是因缘和合,四大皆空.世界是阎浮提娑婆世界,众苦充满,都是由於一切众生业感而来,果报而来,故佛教徒看不出被造之物、大自然界之美,及上帝创造之恩典。基督徒则不然,以为世界万物俱是天父上帝所创造,奇伟美丽无比,其中蕴藏财宝丰富,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人苟能开了灵眼,则无论太空宇宙之大,原子之小,处处皆可见到上帝创造之奥妙。故对於山水花鸟,音乐美术,在在皆可寄情欣赏.因为这一切,皆是天父上帝为人类预备的。 ”3 }. f1 B& Z# Q4 U( b* _4 R+ S
回答:" J2 u$ w9 |% I0 i7 v% ?
  这段里,佛教说世界之“苦”,是告诉人明白自己拥有的都是暂时的,劝人不要贪著,并没有说世界只是“苦”没有“乐”。有语云“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那里说的不是“苦”,而是“常乐我净”,佛教里的世界,比基督教里广大的多。极乐世界里,也要比我们的世界美好的多。谁说佛教徒看不到大自然之美?您的意思是说,我就不懂得大自然之美?“山水花鸟,音乐美术”,我就不懂得欣赏?:)
$ D, w5 c  E! N+ A! V' Y  A  所有东西,不是我们人类占有的,是所有生灵共同拥有的。人类没有权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5 B3 L. T6 ~  f! P- ]# r) D) A# `
  至于是不是上帝创造的,就不讨论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TempID,你信佛吗?如果信,可以给我讲一讲什么是“业”吗?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rockylily 于 2007-7-28 14:56 发表
3 k; ^; u7 r4 N& u5 {- S比个啥呀!有啥子好比的? ! r1 S0 J, K! n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W1 h9 W) `; ^! L( z
无论信什么教,都一门深入,脚踏实地地修自己的慈悲心,一点一点地改掉自己的5 Z; t0 ]' j- F( D
缺点,力所能及为众生作一点实事,不比在这 ...
  W$ N; d8 u" U5 }8 f$ M

6 N$ ~' I. ?# q, x5 O加拿大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我有在这里比较的权利。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选择不参与。1 k9 M0 c* j# G6 M: }% p
你可以反对我的观点,但你不能不让我发表的我的意见。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9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只是就我粗淺的了解...- k4 Y) U! G5 H8 F/ V, q
並沒有想要幫基督教說什麼, 只是覺得他們一方面的挨轟也蠻可憐的% J0 J) r. L8 P5 p# p" @3 n
/ S9 f, O' C& h( ?7 M+ e4 y
原帖由 TempID 于 2007-7-28 19:43 发表 & e# e1 P' j3 P' Q; b- C$ I
一,有主宰,无主宰。
! q+ J# V, F& `% [2 I    基督教是有主宰的——上帝。只有他是主人,别的都是羔羊、奴仆,甚至连奴仆都不算,比如动物等等。- r/ S; r0 Z& m3 ^5 b, O& X! O2 b1 {

$ C% j- f' I/ _這是在舊約時代中所有的觀點, 以時代來說那個時候的人其實都是對比自己力量大的存在有恐懼的,2 g( L0 y" c+ c" i+ \
以新約時代來說, 上帝是生命的泉源, 人是可以經由修行自己加強自己的善念來達到跟神有相等的地位, 也就是說成為生命泉源的一部分
8 o! R- j; O  x  |0 }0 _
# Z6 Y- [* L& r3 C; [二。有思考,無思考。
1 _9 a/ u, O" p/ v& H             基督教也不是沒有思考,而是思考了也沒有用。你隻要接受就可以了——把一切都交付給主,讓主看顧你% P3 o1 K9 P) q" H; L( ~+ j

; d; |6 ~  T. S; j1 |4 n5 g) [基督教的中心教義之一... 就是人有選擇的權利, 你可以選擇不信, 只是說當你選擇不信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無條件的愛者你的時候,6 ?: D7 z. o3 \" E
你對他所付出的愛的回應是憎恨, 而這個憎恨會有如火炬一般的燃燒著你(不是真的燒呀), 讓你覺得不安穩還有無法接受
; I+ M; y9 D( q. I如果以所謂的主是至善的原點來說, 接受至善所指引的道路, 一心向善也就是把一切交付給主, 讓主看顧你! O9 @/ Z$ M/ A4 x+ ]5 F+ H" z$ S# Z
' m3 Y, G9 d, J- v* i( u/ I  \$ i- `8 _
三。可探討,不可探討
' K2 N8 t) s1 h. p3 r/ d9 k) d             自然,基督教是不可探討的。這裏的探討,不是指教義的辯論,而是指根本立足點——上帝。有沒有上帝,在基督教裏是不能討論的。你隻能接受,不然的話,什麼都無從談起。5 T1 p5 a6 ^7 Z# s' k& |- _1 @
& j( X" ?4 ]+ G+ M7 I) \
質疑還有上帝的存在其實是可以探討的, 只是適不適合在廣大的大眾中探討這件事罷了3 ^% l# ^0 D& W0 s$ p
一般人總是希望有簡單的人生解決辦法, 所以選擇盲信... 當你跟這些人討論的時候就成了張飛打岳飛, 眼睛和耳朵有打開的人聽之看之, 閉上的人就像秀才遇到兵, 你是有理或無理都不被承認的, 也就是無從談起
+ |  v8 n& f. w" y4 x這個盲點在許多宗教都存在佛教亦如是, 回教亦如是, 終究歸於討論的人能不能宏觀的看和聽
  Y+ C! u7 f/ X7 r, U" _& |
% ~7 J2 M4 {6 E8 r. D四。平等,不平等。
% ?4 ?; H$ t8 m! f& S# c8 _             基督教裏,其實沒有平等一說。你和上帝、主永遠不可能平等。因為你是被上帝造出來的,他是主人,你是什麼?

' D7 L( z. G; r* T上帝造人說... 乃以色列的創世神話, 以中國的創世神話來說, 我們和女媧嚴格來說也不是平等的* p7 O9 W* x# l, I' k# K& }5 c0 ?0 O

- u6 m* q% f; U1 y0 d) b& @# ^  k# l為何會有新約? 耶穌想要改變以色列長久以來對於神的畏懼以及對於神的了解) P9 V* C* \( D8 W  l8 j
舊約時代的神是會發怒的, 會用"正義的鐵拳制裁我們的仇敵", 然而新約時代的神是無限愛人的,即使對於敵人也是寬容的, 甚之對人以朋友相稱的0 f% i2 b4 J- J: U
單以舊約時代的論點來看基督教就好像單以佛教的前身婆羅門教來看是一樣的+ \' z0 O- }$ }( @, ?
- F. b/ A, k  i: j3 ~
五。有智慧,無智慧。2 [9 A% ]9 n; Q9 c6 z" B4 M) B
             基督教裏,你不需要有智慧——隻要“信”,智慧在上帝和主那裏——當然,這裏我們不探討主和上帝的關係。  Q3 n' R5 @1 ^8 }4 R7 J9 y$ n

8 u; r5 r, @5 W; H8 S基督教也是有求智慧的, 再以新舊約不同的時代來說好了, 舊約時期人們認為自我的智慧不足, 所以向上帝求智慧, 新約時代則是經過個人修行(苦思)而領悟到真善的道理, 可能比較像道家的思想(老莊的道而不是畫符念咒的), 不需要有智慧嗎? 信從並跟隨至善不也就是尋求智慧?
7 U* {* x5 P4 ?1 u) M  P! o9 F
4 \. h& `8 x/ k4 ~# H  j六。排他,不排他。7 p8 H/ L( N0 n' e) q
             基督教排他,除了上帝,你不能信別人,他是獨一無二的真神。信了他,按道理,你就沒有再學習其他信仰的權力了。
6 z8 p9 ^5 s" R, ?) _* `

# k: [# m* S7 L/ k" D狹義來說,是的基督教有排他性# |& K5 H" |* d$ H( @
但是他不禁止你探索其他信仰, 再次提到基督教的中心教義為人有選擇的權利8 O$ L2 ]* k/ K; H, n# a. c6 P
而以歷史上來說, 排他在原本教義中不存在, 是人多口雜之後的整肅手段& l) f6 H7 K. R9 o1 s4 ~
信仰的人多了之後為了正本清源, 還有消除以基督教為名而行怪異儀式之實的異端, 基督教便開始產生強烈的排他性% U1 |4 k% d5 A3 j
當然還有權力鬥爭和壓迫下, 從而演變出來的生存方式
7 G2 {; ?. i7 }  ?/ n  d, S4 R恐懼一向是最好的統治方式, 無法被救贖的恐懼, 永遠受苦的恐懼在簡單的信了之後就可以完全去除, 何樂而不為?( t( \; m( U# _; o1 \
這是基督教會在中世紀所犯的大錯, 導致許多悲劇的誕生, 也是基督教會的一個汙點
& _' S( n  i/ {% N: V; @* I- w若是我們只追著錯誤的那一頭來看教義的區別而不看本質...那也不是佛家人求智慧應該做的8 \$ A# ~8 ^. ~7 Q2 m7 F) x6 W- ^

/ V3 K8 c, o3 {3 u( I七。自由,不自由。
5 s; h1 v) S/ [# @

/ f8 Z& w$ Z( r, c0 d+ n自由或不自由是個人智識的限制
6 ^% k' }; a* \1 T若是以淺薄的觀念來說...4 f# D! {9 c% W9 f
佛教自由嗎? 蠻自由的, 可是沒修好是出不了六道, 這樣有自由嗎?( r, Q" l( A: a; C9 k& d
可是佛教的深度不只這些- @8 g# w2 e- G# ?; g
基督教自由嗎? 蠻不自由的, 可是上帝給人的最大禮物就是自由選擇權9 k. e2 ^) p7 ]% e/ J! R
基督教的深度就只有這些嗎?) J" D) J' T/ O1 M+ r/ C# f
) H, J7 ^' q6 `1 n
如rockylily 舉出的0 N4 E8 ?2 L5 y: g

1 b$ l# ]* O0 Z/ o+ T"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1 u; @5 ^) `* x! {% v' [  d9 c- A- n
無論信什麼教,都一門深入,腳踏實地地修自己的慈悲心,一點一點地改掉自己的缺點,力所能及為眾生作一點實事,不比在這比較來比較去好麼
: ~4 b' z6 E6 e, _5 s8 H
+ S8 i5 T$ e0 f  l
我們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在辯証還有指出別人的缺點6 A( l2 \; g( j: f% y
但是在指出別人的缺點的時候別忘了
$ r. d2 g: @' ~2 I& G5 M還有四支手指指的是自己呢
  M4 F) a5 b- u( h: H1 b, i9 h# Q& U看不是要看別人做的好的加以鼓勵嗎? 固然做的壞要說要講
0 E: q# P1 j( ^0 T" r但是一味的指責對方的缺點也不是佛心靈台所願意囤積的塵埃. f! e2 O( U! Q% P7 x/ w; X3 ]
太陽就是太陽, 呼求的名字不一樣本質是不變的
: C' C: V8 H0 G' u* A$ Q9 k求那至善的道, 修自身的佛性, 追隨主, 我想本質上的差別也是不大的吧...9 E3 H8 ^- U3 T1 U3 s4 l

2 f5 k5 h+ G9 g
2 v9 ]5 v$ c2 K/ j! Q一點淺見, 見笑了!* m% Q5 W% z- ]6 ^+ l, m  K
9 |2 ]7 @! L+ \$ f2 |
[ 本帖最后由 p2al 于 2007-7-29 01:19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2al 于 2007-7-29 01:16 发表 ! S; o& b+ A& m5 f* F
太陽就是太陽, 呼求的名字不一樣本質是不變的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7T#F3e1g9B't:`6z
7 M: p/ y* g: `# [3 b0 A求那至善的道, 修自身的佛性, 追隨主, 我想本質上的差別也是不大的吧...+ F" S& h! G- k2 i
'y8j:d/N#Q(c,u埃德蒙顿,Edmonton
( P7 C* H) B& L* y" T
  我个人以为:无论新什么,还是不信什么,最关键的是内心的平衡.与人为善是最重要的了.但是,耶酥我感到他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如果人们不信奉他,在未来的世界审判的日子里.无神论者还要接受审判.信他就可以复活.耶酥他不是强调你的功德,我感到他比较狭隘.我的<圣经>学的不好.还望有能力的人给予指教.使我进步.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9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ear_031X加拿大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我有在这里比较的权利。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选择不参与。! v( j; h: c6 {( F1 V+ Z% h- k$ N: S; T, n
你可以反对我的观点,但你不能不让我发表的我的意见。

3 b  z' C" K+ v3 R0 \  ]/ K别急,别急。
2 [' ?) S: w+ T0 c3 _7 B我没有反对你的观点,也没有不让你说话。你们先辩论吧,我一边歇会儿去。。。
5 D8 C4 P- V: p! T. o& h1 d8 ^等有结果了别忘了通知老弟一声。。。
大型搬家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Bear_031X 的帖子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业就是念。业力就是念力。8 V( o: K' M+ r

0 C; k% ~* v. a$ a9 \  Y4 r9 K善念头就是一个善业,恶念头就是恶业。6 I; _1 ^3 z0 h* s% |

% N6 ]; v% e5 }0 h佛法就是心法,观照心里的每个起心动念,从念头上修。我自己的理解只能到这里。
" N# q8 X. M& w! S7 [
* P2 d, k, ]2 Q+ j% Z. Y4 d+ ]) Q+ i如果真能修到纯净,纯善乃至放下一切的好坏,对错,你我的分别和执着,就真正步入佛之知见,离佛境界不远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菏 于 2007-7-29 18:37 发表
. r* C/ E( E1 V) U  V业就是念。业力就是念力。
5 c! _+ _- ?# Z2 `' S' E! _- c0 a" w4 X0 F4 O9 u# D2 }* M0 ^6 j
善念头就是一个善业,恶念头就是恶业。
0 Z& I1 L7 T' a- a
, O. n3 J6 e8 ]3 `" x佛法就是心法,观照心里的每个起心动念,从念头上修。我自己的理解只能到这里。; w; a% y6 J, D4 ]5 C' g) u

8 d9 U1 O( t- {* @5 B如果真能修到纯净,纯善乃至放下一切的好坏,对错,你 ...

: t. Y0 ^4 O& ?! b0 k% k4 o" v* a# z. y5 \) b
也就是说你对自己的信仰并不十分了解。不过看得出你心地善良,而且也诚实,不浮躁,脚踏实地。
" @( C6 a5 Z- B3 M4 Q4 X
% b+ y$ `1 _! y% V不像有些人,一知半解,还自以为是。而且一点也不大度。
" r5 a9 n) A. X, ]
8 \- @) `3 }6 w  A( @( D6 J* l我是真的希望修佛的人可以给我解释“业”。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9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无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v, W) |2 a" w0 h9 y
/ d, E  M4 O( [: b# F3 u0 [
如果我们能暂时放下自己的思想,以求知的态度,以谦虚的心态,去深入学习世间的各种学说思想道理,会发现我们在当今学校中学到的东西真的太窄太浅太错误,所以,学习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4 j% n, F* k; b  Y( |
& K) ?7 `/ H$ R4 P9 p但是,人生苦短,天下的学问不可能都学到,而且无用的或错误的学问占多数。所以,探求宇宙人生真理,搞清楚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东方的看法,首推儒释道三家,三家中以先学佛教为好,这并不是个人的意见,看看历史上归入佛门的知名人物或知名人物对佛教的评述就知道了,如果了解一点佛教同时再看看祖师大德修证有得后写下的证道歌之类的文字,以及坐化、虹化、肉身、舍利、往生瑞相等等,应该心中有数了。佛法深入学习到一定程度后,然后再去了解儒道,就不会有困难了。西方的看法,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兰教的差别并不太大,先了解基督教就可以了。; u$ D* p$ M( E( Y: Q
' B9 r# y6 |6 \7 s  c
佛教和基督教之间,个人绝对推荐佛教。如果自己要比较,当然也不错,但首先要知道,比较可能使人感觉自己很理智,但并不保证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要想使人离开自己的主观思想和偏好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跟自己的前生前世也有一定的关系,所谓书到今生读已迟(当然也不迟,还有来生后世呢),就好比许多吃惯了中餐的中国人一辈子也不能同意西餐也好吃一样。又好比前面提到的肉身舍利等等,在学佛的人看来这是多么明显的证明啊,但其他人就一定要说那不过是化石,或者即使自己亲眼看到舍利等等,还是见如不见一样。一个终生无神论者,却可能在临终前突然明白过来,一个学佛一辈子的人,也有可能在临终前业力发动而要吃肉,总之,佛力不可思议,业力同样不可思议,因缘也不可思议啊。& X" L6 {* x, _% [5 R

* j% x" ^5 K7 R4 N  m1 R3 B虽然业力不可思议,不管最终是否学佛,了解总是比不了解要好太多的,至少跟佛结个缘嘛。. ^+ T$ A9 Z* o5 e+ {$ ^+ g' ?! M
" t' k+ r* \, H1 G; B9 |
佛法虽然讲众生无边誓愿度,但对于尚在学地的佛弟子而言,那是要完全随缘的,也就是随缘介绍给别人,而不是也不可能强求,至于别人是否肯是否能深入学习佛法,那真的要看各人自己的缘份。简单地讲,肯学,就是缘份深,不学,或者不主动学,就是缘份浅一些。学地的佛弟子首先是要度自己,不度自己就会一样流落六道无时出离,哪里有本领度众生呢。因为,佛法不是信了就完成任务了,佛法是信解行证,佛弟子自己今生往生极乐才不负此生,才能真正有能力度众生,此不负度生大愿啊。
3 ]  _& F" T5 f' e) V : }2 P" C* w6 j0 }6 K$ P0 d4 A
适当讨论也是有些必要的,但难免肤浅琐碎而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参与讨论的也不一定对佛法或基督或其他学说有深刻的认识和修证。讨论的结果,甚至可能使大家陷入更深的分别执著也未可知。7 v8 M9 ~- v* P% a- p6 R
+ a) ]6 d% B" D  D9 N
不同院落里的风光不同,看了两家的介绍,自己决定先去那个院子看吧,那样看到的才是真的,看完了不满意,再到另一家看嘛,老是在两家院门前的空地上听两家的人唱广告词,总不是个好办法,而且,再介绍也介绍不全,也不如自己看到的多看到的真。
' S5 N! T7 q3 m 0 }( ~8 M2 m- Q$ G# |# P: `' ?
所以,佛弟子建议不要热衷于讨论,是有佛教的道理在的,因为佛法是无诤法。同时,佛弟子也是佛门的学生,自己还在学习中。5 n: `5 L6 A% E) n0 x6 m

# e3 |! h; [. W" C' s  g, E佛法离不开佛学,但佛学永远不是佛法,因为佛法只有学佛(也就是依教奉行修戒定慧)才能证到。佛告诉我们,佛讲的一切只是指向月亮的那个手指,我们应该顺着手指看到月亮,那个月亮才是佛要给我们的。如果我们老是研究手指,讨论其短长粗细,就远离佛法了。
7 Y$ z1 f/ V, Q8 h7 f ( _+ X! \2 V# Q; _5 ]4 ~. v
佛教的佛站很多,直接向净空老法师这样的高僧大德学习,应该是了解佛法的最好途径了。
- f. M4 e5 X' ^# a7 S+ P
) ^6 M/ H' T$ s个人意见,不妨碍继续讨论。
, x% m6 M& d" L5 ]' f. _( `; ?" g 3 ?' R' o, S* x0 r  B! O, ]1 w/ }3 c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9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说对自己的信仰不了解,了解只在文字层面,只有证到那个境界才叫悟道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修证,要谦卑恭敬的向诸佛菩萨学习。因为他们证到了圆满的智慧和慈悲。
3 h1 Y- N4 }) i1 n# n5 I2 K+ F- ?7 _7 v
关于业力(每一分每一秒的念头),是有力量的,举个例子,就象电灯,我们看到电灯的光亮,其实是正负极电子一次次的碰撞,不断的快速的重复,组成看起来好像是连续的光波。光产生了能量。1 f  R& l; Q% d* ]; c" b' T4 K

, i1 f* D0 ~6 E9 E! |6 e我们每分钟会跳出多少个念头出来,不断的念头流,就向海水一样有波浪,形成了力量。就是所谓的思维方式。就象有的人习惯想事情用自己的思维定式,或积极或消极。念头流是好是坏,或者不好不坏,形成了心性的善恶美丑的世界或境界。
  n+ v3 r" p% |5 a$ N( E6 C+ [% q6 Q, |: `/ ?/ l7 w

" m: a6 \9 i. g0 k如果你的念头流总是善的,好的,你内心的影象就总是善的好的。你会觉得周围也是善的好的,那都是你自己的心念所感应出来的。 这是佛教一个基本的理论,叫做境随心转。 这不是迷信。, f  H. M/ E# F' Y- x9 `

  _! y$ `# W, ?& x2 d$ }; c其中的道理真的太深了。慢慢体悟。但首先要闻法。 佛门所谓的次第:闻思修。0 ^$ t- W2 C! E, d3 [) d
$ S$ ~+ P3 T$ f# M: n2 h
先要听闻“法“,也就是道理, 然后善自思维,思维通了,起修。 才不会错。
# H7 z4 G! @2 I- y* w7 }2 S. E1 T% g* ^. e+ Q
欢迎你来我们佛学班,中国佛学院的怀进法师有修有证。讲的比我们清楚,透彻多了。他侧重讲唯实,也就是佛学心理学。 告诉我们,思维的错误与真相。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绿菏 的帖子

能给个“业”的定义吗?别告诉我说“业”没有定义。
0 H7 ~% |( ~5 Z! V8 I1 U2 p谢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9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nianfo 的帖子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果然姜是老的辣,不过你还是没告诉我什么是“业”。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7-2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Bear_031X 于 2007-7-29 23:49 发表 4 r( v% [9 i& S  O8 O8 T- }
能给个“业”的定义吗?别告诉我说“业”没有定义。3 E  n8 H. {: p0 r* F- m
谢谢!

4 U4 {* E5 [8 ^3 M8 l& e"定义",在人类研究欧几里德几何学及由其发展起来的逻辑学中,是很有效的手段,却不大适合佛学。不过,作为方便法门,给出个定义也无妨:
+ N) s8 |% O* r  K- H7 ]) E4 j3 T( y6 J' w
业:众生从无始以来行为(包括思想活动)的总和9 ~! X: X9 z( o2 ?; ~
' t# n+ O* R$ k6 v5 B3 u+ A+ I
定义,相当于佛学的“名”
) I) h+ x/ |0 F# k. f) [$ B) e, ?9 q: Y7 N' M, h+ ^: T
前边给出的业的定义,但愿能对你开悟有帮助。开悟以后,你会发现,所说业,并非业,是名业。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7-7-30 00:28 发表 * U: u# d0 Z9 j2 t: l
9 K& _5 K' }% ~$ v) {
"定义",在人类研究欧几里德几何学及由其发展起来的逻辑学中,是很有效的手段,却不大适合佛学。不过,作为方便法门,给出个定义也无妨:
5 ]# d$ V2 I# f3 h0 k+ n
4 W9 a1 H3 p6 b% u) N- y业:众生从无始以来行为(包括思想活动)的总和
8 y0 m6 O) z, s9 h0 H. C# c% b& O  w6 m' C! R7 j9 |
定义,相当于佛 ...
( a" Q2 `# a7 k6 s( l

  V) E9 |, v9 Y9 D- K总算有人给个解释了。不过你不是信道教吗?道教中也有“业”吗?/ z8 q! T, ^) N% n2 {
; |: S1 i3 y1 h- v
能再给解释一下“业力”吗?
/ B5 Z* Y+ B+ o8 ]
- f$ x& K. d( h% b8 y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30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就好比佛有很多个不同的称号一样,对于业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就好比十个手指头不一样,但都指向月亮一样,学习佛法的确是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也就是不要分别名相,所以不要执著于找到一个像科学那样的定义。当然也不是不说话,是要从话中体会义。
' N( U- {" Z/ i3 T9 }' p
3 \+ W; L( j) ~1 @5 Y0 \* c再添一个手指:业就是造作的意思,我人身心的任何造作都是有为法,都在造业,造业就产生业,业再造业。8 v% i2 b5 r( y2 K  Y
* m: y, {6 q/ m$ u* u6 t% I' B; ~& ^
楼主的求学精神真令人感动,只是后学修学浅薄,已经免为其难了,再次建议楼主,和其他希望了解佛法的朋友,到佛学班去,到佛教网站去,直接追问法师大德去,法师大德修行高,不厌其烦,净空法师网站有的是佛学问答,我们的问题恐怕早有人问过了,直接看答案就行了,简单省事。做师兄弟吧,这样我等卖弄的佛弟子也不用乱伸手指了。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7-30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ear_031X 于 2007-7-30 09:22 发表
$ O7 M- w- W% T- ~2 G; W% D+ t1 T( B0 @3 t7 X  ]5 i) G

0 E2 A# o; A- Q. N总算有人给个解释了。不过你不是信道教吗?道教中也有“业”吗?
! |% i1 D( @( ~/ S* C6 R+ N
1 i) X+ O8 K( U; X7 K9 f7 a能再给解释一下“业力”吗?% r$ S' U2 L( A, ^

" x3 q5 @' b+ j+ O9 b/ t; p
' P0 _" Y8 {* _+ B' p) ]% @( J
) L% C+ Z  V# C/ I$ a8 s- h) O
"业"主要不是什么教的问题,其实是个翻译问题。古印度语里有个词,叫“卡尔马”,不好翻译。两种语言的词并不一一对应,举个英语的例子,“安口”,“叔叔、伯伯、舅舅”都是“安口”,一般翻译成“叔叔”。“卡尔马”就有这个问题,“行为、语言、思维活动”都是卡尔马。如果翻译成“行为”有两个毛病:/ R- r9 Y" k* @) ~6 B

) E* {! E8 _: I4 |: z9 C1 汉语中的“行为”一词对“语言”涵盖很弱,对“思维活动”几乎没有涵盖。' l8 M$ @9 S% O% g; L
7 D8 U( _: L, H3 T! k, i" k
2 “行为”,主要用于描述“某项行为”,而“卡尔马”主要用来描述“某个时间段”,例如,一天、一年、一生甚至从无始以来到永远的“卡尔马”的总和。
% ]* h# J8 o3 J7 M1 u& n
& f4 [+ c7 K, W/ N( G) E7 T翻译成“业”,是最精确的,不过“业”不是常用词,所以就产生了需要解释的问题。
  l/ n1 A5 j% e6 B/ q
, }: R5 _  i7 X8 R& f4 h3 z业的作用,称为业力。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3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几位说的挺好的, 我再从佛学辞典上抄一个

业(术语)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现在者谓为现。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是直指身之造作,语之造作为也。二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为性,故以之为性。即动作身之思为身。动起语之思为语。作动意之思为意。依此义而俱舍论就十道区别道与道。谓杀等七支为身语二,故为,又为之道。为身语之二,自体是之道为思心所游履之处。又贪嗔等三者,唯为之道,以彼非自体,唯为思心所游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则意亦有之义,依此则贪等之意亦为之道也)。此二种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种为实,为正感果之异熟因,大乘唯识以第一种为假,以第二种正发动身语之现行思心所,为招当果之实
; c" G* b* a, n1 [7 `: i2 Z! a  b' J% ^; p( C0 E/ t" M* ]
业力 (术语)善有生乐果之力用。恶有生恶果之力用。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不思议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大型搬家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7-3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mpID 于 2007-7-30 21:50 发表
: k- W  q- O) U; \, n& U6 ?业(术语)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业,现在者谓为现业。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舍屈 ...

/ q! U/ U$ m3 v& l- p
4 `- h% p9 a6 s4 u& a. L) p佩服佩服,这才是专业的解释。我是属于入门阶段,比较适合作和我差不多的门外汉的接口,也许有浅显易懂的优点,但往往不够精确深刻,有各位大德指教纠正,避免误导,我就更敢说话了。* m( e1 ^1 ]6 r) o. J) @& q
, \, b; B. B) o5 l  e: t, J
[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7-7-31 00:00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谢谢各位给出的回答。我想问一声TempID,你抄来的这段话,你懂吗?
7 _3 b0 |: ^, _$ W6 _0 c7 E' O我来这里是想听听诸位自己的见解。
2 a' J) s/ u9 R* b" J希望各位能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o* C" C( m; p+ q9 H5 q
再次感谢各位。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想讨论两个宗教的对比。
# o# U) I$ J/ W5 b1 D9 q* D结果变成专门讨论佛教问题了。
3 q4 G0 X* G1 P1 j% n我要再开新帖了。关于佛教的帖。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理袁律师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 05:27 , Processed in 0.27222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